玩酷网

每年一针,可降低心衰患者死亡率!《柳叶刀》发布中国超7千人研究试验结果

转自:医学界

审核专家丨杜昕教授

来源丨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心衰患者的管理中,流感疫苗接种应成为一个关键支柱。在患者出院前接种疫苗是一种有效策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杜昕教授在报告时强调。

2025年8月29日至9月1日,202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2025)在西班牙马德里成功举办。会上,来自中国的大型群组随机对照试验PANDAII研究结果显示[1],为急性心衰住院的患者在出院前接种流感疫苗,可使1年内全因死亡或再住院风险降低。

杜教授在ESC现场分享

心衰患者易感染,流感疫苗接种率却不足1%

心衰是一种严重的进行性疾病,患者心脏功能会逐渐恶化,常因急性发作导致病情急剧加重,需要注意的是,约三分之一的心衰恶化是由感染引发的。

实际上,心衰患者特别容易感染传染病,而流感是全球最流行的传染病,每年可导致29万至65万人死亡。有研究显示,流感活动增加5%与心衰相关住院增加24%相关;心衰患者患肺炎的几率是普通人的3倍,死亡率增加4倍。

然而,支持心衰患者接种流感疫苗的随机对照研究证据有限且结论不一:

IVVE研究表明,流感疫苗接种未能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或卒中的主要复合终点。

但如果只分析流感季节期间发生的事件,疫苗接种组的主要结局显著降低。

尽管指南推荐,全球心衰患者的流感疫苗接种率仍不理想,中国情况尤其严重——心衰患者中接种流感疫苗的比例不足1%。对此,杜教授表示:“这主要归因于自费成本、公众意识不足以及对疫苗安全性的担忧。而且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流感疫苗未被医疗保险覆盖。”

涉及全国12个省的群组试验

杜教授介绍道,PANDAII研究是一项多区域、两组、平行组、开放标签、多时期的群组随机对照试验,以医院为随机化单位。

➤研究目的:

确定因急性心衰住院的患者在出院前常规接种免费流感疫苗,是否能够减少随后12个月内的全因死亡和再住院。

➤选择群组设计是为了提高效率并解决伦理问题,因为不对对照组提供已推荐的疫苗接种会引发伦理问题。

➤参与医院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符合条件的医院是县级医院,这些医院地理上分散,服务相对稳定的当地人群,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组间污染风险;且这些医院能够处理大量患者,在一个冬季大约能招募50名患者;已有免费流感疫苗接种政策的医院被排除在外。

研究首先涉及中国北方九个省份(这些地区冬季流感活动通常较高),第三年因应南方流感活动增加,纳入了三个南方省份。

1研究覆盖中国12省

➤患者入选标准包括:

年龄≥18岁;因心衰诊断住院且NYHA分级III或IV级;需要连续招募(每个中心维护患者筛查日志以确保连续招募);以及提供书面知情同意。

排除了先前已参与研究,过去2个月内因心衰住院2次或以上,对流感疫苗过敏,或2周内接种过COVID-19疫苗的患者。

➤干预措施:

包括在病房内建立疫苗接种点提供免费流感疫苗,使用三价或四价流感疫苗标准剂量,在出院前24小时内接种疫苗。

对照组则延续常规护理,仅口头建议患者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费接种流感疫苗。

➤随访:

由独立于研究团队的专职人员在出院后1、3、6和12个月集中进行,系统收集全因死亡和再住院信息,并通过中心审查参与医院的电子病历记录来检查数据质量和验证结果事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主要结局:

是12个月内全因死亡或任何再住院的复合结局,但排除出院后30天内发生的事件(因为接种疫苗后免疫应答需约14天,心衰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以及排除北方站点6月1日至8月31日夏季发生的事件(夏季流感活动极低,这些事件不太可能通过流感疫苗接种预防)。

➤次要结局:

12个月内全因死亡或任何原因再住院(复合终点);6个月内上述复合终点及其单个组分(全因死亡、任何原因再住院)。

全因死亡或再住院绝对风险降低5.8%

在2021年至2024年的三个入组年度中,研究随机分配了164个中心,最终纳入7771名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图2)。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均衡,平均年龄72岁,47%为女性,约54%为NYHAIII级。

2筛查流程

结果显示,干预组流感疫苗接种率达到94.4%,而对照组仅为0.5%。

随访期间,干预组主要结局发生率为41.2%,而常规护理组为47.0%[比值比(OR)为0.83,95%CI0.72-0.97;P=0.019]。从群组水平分析来看,干预医院患者的主要结局减少了3.7%,相当于每27名患者接种疫苗就能防止1起主要结局事件。

次要结局疫苗接种组12个月全因死亡率为10.0%,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的12.8%(OR0.76,95%CI0.69-0.8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