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对台的“耐心”,已经全部用完。从今天起,我们的对话,只跟“行动派”谈,不跟“表演家”谈。 必须看清,被大陆,从“对话”名单上,第一个划掉的,就是马英九这类“表演家”。 2023年马英九第一次以个人名义来大陆,当时被捧成“九二共识”的活招牌。他哭着回湘潭祭祖、在中山陵万人空巷的场面,让大陆给了他“关键先生”的待遇。 可到了2025年敦煌,他突然改口说“别动武”“得听台湾民意”,却绝口不提“一个中国”。 这相当于把“民主程序”架在主权头上,直接踩了大陆《反分裂国家法》的红线——谁敢分裂国家,谁就得挨揍。 2025年访问时,马英九的待遇明显降级:没高层陪同,媒体报道也变成礼貌性提一嘴。更绝的是,大陆在厦门闭门会议上建议国民党搞“统一前景大讨论”,结果国民党装聋作哑。 这种“表面客气,实际冷淡”的态度,说明大陆已经不把国民党当两岸对话的“唯一窗口”了。 那么大陆为啥会盯上“实干派”?这么说吧,2025年上半年,500多万台湾人去了大陆,其中18-35岁的占45%。 大陆搞了个“海峡论坛扩容”,还孵化了487个台青创业项目,把钱和机会直接塞给基层社团和年轻人。这一招直接拆了国民党的台——以前靠老脸刷存在感,现在年轻人根本不买账。 2025年《国家统一促进法》实施细则出台,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又多了6个试点城市。 东部战区“海峡雷霆-2025A”演习,出动了78艘舰艇、2100多架次军机。福建海警还天天在金厦海域溜达,软硬兼施,让“台独”分子没处躲。 2025年立委选举,国民党只拿了52席,得票率创历史新低。党内派系打得不可开交,朱立伦的支持率跌到谷底,前主席江启臣和连战系公开吵架。 这种内耗让国民党在两岸议题上“既不敢统,也不敢独”,成了政治夹心饼干。 台湾对大陆的贸易依存度高达41.2%,但ECFA的好处全被大企业拿走了,普通老百姓根本没沾到光。 国民党一边每年从对陆出口赚200亿美元,一边在立法机构质疑大陆的好意,这种“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的操作,彻底把大陆民众的耐心耗光了。 马英九的“表演”暴露了国民党的致命伤——既想当“和平使者”,又不肯放弃“独台”幻想。 这种左右摇摆的中间路线,在大陆实力碾压和岛内民意觉醒的双重冲击下,注定被历史淘汰。 大陆踢掉“光说不练”的,本质是统一战略的升级: 用年轻人交流、经济融合打破信息封锁,让“台湾吃不起茶叶蛋”的笑话彻底破产; 用法律和军事行动划清底线,让“台独”分子没地方躲; 把精力放在民族复兴上,比跟政客扯皮高效多了。 历史从来不会等犹豫的人。当统一进程从“慢慢攒”变成“加速跑”,所有政治力量都得重新选边站。 马英九的谢幕,不过是这场大戏里一个落寞的配角——而真正的实干派,早就跟着时代的浪潮往前冲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