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000美元起家,最后交回1000万美金加12万两黄金,这回报率听着像神话。 可

1000美元起家,最后交回1000万美金加12万两黄金,这回报率听着像神话。 可故事发生在1937年的上海法租界,27岁的卢绪章手里那张汇票,其实是一张“欠条”——组织随时要,他就得随时给,一分不能少。 换成普通人,可能先想着怎么保本。 卢绪章倒好,先给自己定了个死规矩:公司账上永远留一笔“组织准备金”,哪怕明天就要关门,这笔钱也不能动。 听起来有点轴,偏偏就是这种轴,让他在乱世里活得比谁都稳。 起步没走捷径。 进出口贸易门槛不高,但信息差吓人:今天棉布涨价,明天可能就砸手里。 卢绪章靠两样东西破局:一是会说外语,能直接跟洋行砍价;二是记性好,谁家货多谁家缺货,心里一本账。 小单快跑,半年就把1000美元滚成了第一桶金。 抗战爆发,别人往租界躲,他反向操作。 重庆、昆明开分行,专跑越南那条线:盘尼西林、手术刀、奎宁,前线缺什么他倒腾什么。 最险的一次,车队在滇黔交界被土匪劫了,他连夜押着第二批货绕山路,硬是把药品送到。 同行骂他疯子,可正是这批“疯子”操作,让他在西南站稳了脚。 解放战争时期,他的业务已经横跨贸易、金融、实业。 外面看他是个西装革履的大老板,实际上账本里藏着一条暗线:每月固定有一笔“不可查支出”,直接流向根据地。 1949年清点资产,员工都傻了:老板居然一分钱私房钱没留。 有人问他怎么做到的。 他只说了一句:“账算得清,心才踏实。”听起来像鸡汤,可细想又挺狠:二十年来,他每一笔生意都在算两本账,一本给市场,一本给信仰。 后者要是亏了,前者赚再多都是零。 现在回头看,卢绪章最厉害的不是会赚钱,而是敢把全部身家押给一个不确定的未来。 换成今天的语境,相当于把公司现金流全投进一个可能十年不盈利的项目,还随时可能被撤资。 这种赌法,光有勇气不够,得真信点什么。 你觉得他更像商人还是战士?留言区说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