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71年,朱元璋的儿子“鲁荒王”朱檀的棺椁被开启后,考古队员第一时间拍下了这一

1971年,朱元璋的儿子“鲁荒王”朱檀的棺椁被开启后,考古队员第一时间拍下了这一情景。照片中的朱檀,在历经600年的时间后,早已成为一具干尸,但是他头上的乌纱帽,身上的衮龙袍和玉带等配饰依旧清晰可见。 1971年,山东邹城九龙山南麓,考古队正忙活着。当“鲁荒王”朱檀的棺椁被缓缓打开时,在场的人都屏住了呼吸。相机“咔嚓”一声,定格了一个沉睡了近600年的瞬间。照片里,这位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十个儿子,肉身早已化为干尸,但他身上的行头——衮龙袍、玉带、乌纱帽——却依旧保持着当年的形制,纹饰清晰可辨。 这画面冲击力极强。按理说,王公贵族下葬,追求的是“事死如生”,希望在另一个世界继续享受荣华富贵。可眼前这位鲁王,遗骨却呈现出一种诡异的黑色。这可不是正常现象。结合史料一看,答案呼之欲出:丹药中毒。 朱檀的人生开局,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顶配”。洪武三年,他才刚出生两个月,就被老爹朱元璋册封为鲁王。朱元璋对儿子们寄予厚望,希望他们镇守四方,而朱檀在襁褓中就拿到了别人奋斗一生都得不到的藩王之位。 按《明史》记载,朱檀小时候表现还不错,“博学多识,好文礼士,善诗歌”。他不是个草包,有文化、有品位。这一点,从他墓里出土的文物就能看出来。比如那张著名的“天风海涛”琴,是唐代制琴大师雷威的作品,历经宋元皇室收藏,最后到了他手里。还有元代大家钱选的《白莲图卷》,都是顶级艺术品。 可就是这么一个文艺青年,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一头扎进了道教的“长生术”里。明朝后来的皇帝们,比如嘉靖,痴迷丹药到了荒唐的地步,而朱檀,算是开了这股歪风邪气的先河。 朱檀15岁就藩山东兖州,娶的是开国功臣信国公汤和的女儿。按理说,小日子应该过得挺滋润。但他对治理封地没多大兴趣,反而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炼丹上。 一开始可能只是自己瞎琢磨,后来胆子越来越大。他和王妃一起,召集各路“方士”进府,日夜开炉炼丹。如果只是自己关起门来“作死”,朱元璋可能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但事情很快滑向了失控的深渊。 根据史料记载,为了炼制所谓的“仙丹”,他们听信了需要用男童做药引的邪说。于是,一场在兖州境内的大规模掠夺开始了。一时间,封地内人心惶惶,民怨沸腾。这事儿闹得太大,直接传到了南京朱元璋的耳朵里。 老朱是什么人?一个从底层摸爬滚打上来的实干派皇帝,最恨的就是这种虚无缥缈、祸害百姓的事。更何况,这还是在他眼皮子底下的核心统治区。 洪武二十年,朱元璋震怒。他把朱檀夫妇召回南京,处罚极其严厉。对儿子朱檀,处以“髡刑”——就是剃光全身毛发,这在古代是一种极大的侮辱。对儿媳妇,也就是汤和的女儿,朱元璋认为她没有尽到规劝丈夫的责任,本应凌迟处死,但顾及到亲家和皇室颜面,赐其自尽。 他对这个儿子本来寄予厚望,结果儿子在封地不干正事,反而搞得乌烟瘴气。朱元璋的愤怒,不仅仅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失望,更是一个帝王对地方失控的警惕。 然而,这场严厉的敲打并没有唤醒朱檀。被放回兖州后,他非但没有悔改,反而可能因为恐惧和偏执,更加急于求成。他变本加厉地服用那些含有大量重金属的丹药。结果可想而知,仅仅两年后,洪武二十二年,朱檀暴毙,年仅19岁。 儿子死了,朱元璋的气还没消。在给朱檀定谥号时,他亲自选了一个字——“荒”。《逸周书谥法解》说:“好乐怠政曰荒”。简单说,就是荒唐、不着调。这是一个极具贬义的评价,等于把儿子的荒唐行径刻在历史上,让他遗臭万年。 按理说,朱元璋对这个儿子如此愤恨,又一向提倡节俭薄葬,朱檀的墓应该比较寒酸才对。可事实恰恰相反。鲁荒王墓被誉为“明代亲王第一陵”,规模宏大,随葬品极其丰富,总数达1100多件。 最能说明问题的,是那顶九旒冕。这是明代亲王在重大礼仪场合佩戴的最高等级冠冕。根据明朝礼制,皇帝戴十二旒,太子十一旒,亲王九旒。朱檀墓出土的这顶九旒冕,制作精美绝伦,是目前考古发现的唯一一件明代亲王冠冕实物,国宝中的国宝。 朱元璋一边骂着儿子“荒唐”,一边却又按照最高规制厚葬了他。这种矛盾心理其实不难理解。谥号“荒”,是对朱檀个人行为的否定,是对天下臣民的交代;而厚葬的规制,则是维护皇家的体面和礼法,是朱元璋作为父亲,在儿子死后给予的最后一点温情,或者说,是对“鲁王”这个身份的最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