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劝大家,千万不要去考验人性。 9月7日,河北网友发布,妈妈半夜起来上厕所,把婴儿妹妹留在床上,哥哥竟然爬起来对着妹妹就是一顿暴捶。感觉人心鬼大,完全是故意的,趁着没人发泄,人一来立马装睡,这要不是监控还真发现不了呢。 咱先别急着骂这孩子“人心鬼大”,监控拍得到拳头落下的瞬间,却拍不到他藏在枕头底下的委屈。我邻居家也有类似的事,老大五岁时妹妹出生,有天晚上妈妈发现他对着婴儿车小声嘀咕“你怎么还不走”,后来才知道,那天幼儿园老师夸他画得好,他攥着画跑回家,却看见妈妈正抱着妹妹喂奶,喊了三声“妈妈”都没被听见——那幅画最后被揉在书包最底层,边角都磨白了。 这河北的小男孩,未必是天生的“坏种”。你想啊,他之前可能也试过拉着妈妈的衣角说“我想讲故事”,可妈妈总说“等会儿,妹妹哭了”;他可能也想像以前那样趴在妈妈怀里睡,却被哄到小床上“你是大孩子了,要懂事”。大人眼里的“懂事”,在孩子心里可能就是“妈妈不爱我了”。半夜里没人看见,他对着不会说话的妹妹挥拳头,更像一种憋坏了的发泄——反正妹妹不会告状,反正没人知道他有多难过。 最戳人的是“人一来立马装睡”。这哪是“有心机”?分明是怕啊。他知道自己做的事会被骂,知道妈妈会更疼妹妹,所以只能装成什么都没发生的样子,把委屈和害怕都裹在被子里。我见过不少二胎家庭,老大犯错时,家长总爱说“你都这么大了,怎么还跟小的争”,可没人问过,他为什么要争?争的从来不是玩具或零食,是那个会蹲下来听他说话、会把他举过头顶的妈妈。 别总说“人性经不住考验”,对孩子来说,这不叫“考验”,叫“忽略”。有位儿童心理医生说过,3到6岁的孩子,表达嫉妒的方式往往很直接——抢玩具、哭闹,甚至动手,因为他们还没学会用语言说“我嫉妒妹妹分走了妈妈的爱”。就像这小男孩,他可能不懂什么是“人性”,只知道“妈妈好久没抱我了”,只知道“妹妹在的时候,我就不重要了”。 真要怪,该怪大人没把“爱”的天平端平。我表姐生二胎后,特意给老大买了个“小家长”的徽章,每次给妹妹换尿布,都让老大递湿巾;每次冲奶粉,都让老大帮忙搅一搅。老大不仅没嫉妒,还总跟幼儿园小朋友炫耀“我妹妹的奶粉是我冲的”。你看,孩子不是不能接受弟弟妹妹,是不能接受自己突然从“全家的宝贝”变成“多余的人”。 监控里的拳头落下时,最该反思的不是孩子。要是妈妈平时能多花十分钟,听他讲讲幼儿园的趣事;要是爸爸能在睡前跟他说“你小时候,爸爸妈妈也是这样抱着你睡的”;要是家里人别总把“你是哥哥要让着妹妹”挂在嘴边,而是告诉他“你和妹妹,爸爸妈妈都爱”——这顿拳头,或许就不会落在婴儿身上。 人性从来不是用来考验的,是用来经营的。对孩子来说,尤其如此。他挥出去的不是拳头,是没说出口的“我也想要爱”;他装睡时紧闭的眼睛里,藏的不是心机,是怕失去妈妈的恐慌。别等监控拍下刺眼的画面,才想起给那个被忽略的孩子一个拥抱。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猜你喜欢
我朋友的妈妈上个月去世了,办完丧事,她爸说让她和弟弟弟媳把妈妈留下的金银首饰分了
2025-09-11
孙玉瑞说
泪酸!丈夫走了三个月,妻子突然梦到他说想娘俩,让带孩子去看看。
2025-09-11
菠萝菠萝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