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委会又“爆雷”了!这一次,广州一位叫廖一帆的爸爸,因为在家委会群里质疑收取班费、空调费等问题,硬核开怼,揭开了家委会的遮羞布。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家委会这个组织,好像悄悄成了家长群里的“权力中心”。本应是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桥梁,却常常变成某些人发号施令、道德绑架的舞台。 我们心疼孩子,也更珍惜自己作为家长的话语权。可现实中,不少人因为怕孩子被“穿小鞋”,选择了沉默和妥协。廖爸爸不一样,他站了出来,用清晰的逻辑、冷静的表达,直面问题——家委会的产生是否民主?收费是否合规?能不能真正代表家长发声? 他的提问,不是挑事,而是维权。他的坚持,不是冷漠,是清醒。 这场“舌战”背后,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的困境:当大多数人选择“算了”,你要不要站出来说“不行”? 廖爸爸让我们看到:有时候,合理质疑不是破坏和谐,而是推动进步;维护权益不是斤斤计较,而是对规则的尊重。与其背后抱怨,不如理性发声;与其沉默忍受,不如真诚沟通。 一个好的家校环境,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我们不需要“官腔十足”的家委会,而需要真正代表家长、透明公开的沟通机制。这不是某个人的战斗,而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改变。 这件事你怎么看?你们班的家委会是怎样的?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经历和看法。 #家委会# #教育# #家校关系#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