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员批判陈独秀先生,真正批判的核心是什么?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z``` 《〈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 《如何研究中共党史》(1942年) 《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 这个文章列表,还有缺两篇极其重要的文章: 《实践论》1937年7月 《矛盾论》1937年8月 看到这里,有些读者或许已经联想起来了:什么叫论迹不论心,论心不论迹?这就是唯物辩证法的的具体方法:一体两面,不一元论,既不完全否定,也不完全肯定,实事求是,就事论事。。。用辩证的方式去分析问题,总结问题,反思问题。。 为什么批判陈独秀先生? 大家都是抛家舍业,抛头颅洒热血,参加革命,都是同志, 为什么总是有同志犯这样错误,那样的错误? 为什么明明是好心,却造成了极大的损失,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为什么明明事实摆在眼前,大家就是不能正确的认识,接受事实,固执己见,刚愎自用? 。。。 批判陈独秀先生,不是彻底否定陈独秀先生,而是从陈独秀先生的经验中吸取教训。 从陈独秀先生的经验中,吸取什么教训? 《实践论》《矛盾论》 为什么好心办错事? 《实践论》 因为经验主义、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理论来自于实践总结,在总结之后又付诸于实践,并在实践中证明理论的正确性,而不是在实践中失败了,不去分析、思考实践情况的变化,而一味的“经验主义、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不承认经验(理论)的不足,而是适履削足——要求实践按照理论的情况去发展。 《矛盾论》 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如何把握“实践”“理论”?关键在于抓住主要矛盾——这样不会因为短期的利益而损害主要目的的达成,也不会惧怕短期的损失,而执着于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从客观规律讲,接受矛盾论,就是接受,认同,事物的发展是有波动性,反复性。。。只有抓住主要矛盾,彻底的解决产生主要矛盾的根源,才能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最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始终无法解决主要矛盾。 1939年,陈独秀先生说:我也落后了,年纪也大了,中央开会,我怎么办?我这个人不愿被人牵着鼻子走,我何必弄得大家无结果而散呢。 个人非常喜欢《问苍茫》这段教员与陈独秀的对话,由此刻画的陈独秀先生,虽然没有《觉醒年代》那么激情澎湃,却更真实,更富于启发,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