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拉黑以色列,土耳其正在接替伊朗,扛起中东的反犹大旗!土耳其已经宣布,完全切断对以色列的贸易。 土耳其海关总署的数据库显示,过去十年,土以贸易额虽不及土欧或土美贸易,但年增速保持在8%以上。以色列从土耳其进口的主要是纺织品、机械设备和农产品,而土耳其则依赖以色列的化工产品和医疗设备。 切断贸易的直接冲击首先体现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货轮调度上,原本每周有三艘货轮往返于海法港和伊斯坦布尔港,如今这些航线被重新规划,部分船只改道前往塞浦路斯或希腊港口。 在加济安泰普工业区,一家为以色列医疗公司生产一次性注射器的工厂陷入停工。厂长翻看订单记录,发现过去半年以色列客户占其出口量的35%。现在仓库里堆着未交付的货物,工人被安排轮流休假。 类似情况也出现在阿达纳的农业合作社,原本计划出口的柑橘和开心果在码头堆积如山,部分开始出现腐烂迹象。土耳其农业部已启动应急方案,联系阿联酋和卡塔尔的买家接手这批货物。 以色列方面的反应相对克制。特拉维夫证券交易所的指数在消息公布后小幅下跌,但很快企稳。经济学家指出,以色列对土耳其的依赖度较低,其进口商品中仅有2%来自土耳其,且多数可找到替代来源。不过,在特拉维夫南部的工业区,几家为土耳其家电品牌代工的工厂开始调整生产线,转而生产面向欧洲市场的产品。 土耳其的决策并非孤立事件。过去半年,埃尔多安政府在外交场合多次表达对巴勒斯坦问题的关切。安卡拉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研究显示,土耳其公众对政府在巴以问题上的立场支持率较去年上升了12个百分点。这种民意变化在社交媒体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推特上带有土耳其语和阿拉伯语的双语话题标签,日均讨论量突破50万次。 在伊斯坦布尔的独立大街,一家经营了二十年的以色列书店悄然关闭。店主是土耳其犹太裔,他选择将库存书籍捐赠给当地大学图书馆。与此同时,加拉塔塔区的几家土耳其餐厅开始推出“巴勒斯坦风味周”,用传统鹰嘴豆泥和烤肉吸引顾客。这些细微变化折射出民间情绪的微妙转变。 地缘政治的棋盘上,土耳其的举动引发连锁反应。埃及、约旦等国开始重新评估与以色列的贸易协议,而沙特则加强了与土耳其的经济对话。在阿布扎比,阿联酋官员与土耳其贸易代表团连续三天闭门会议,讨论扩大双边贸易的可能性。就连远在南美的巴西,也表示愿意增加对土耳其的农产品出口,填补其市场空白。 埃尔多安的办公桌上摆着一份来自伊斯坦布尔经济大学的报告,详细分析了切断对以贸易的长期影响。报告提出,土耳其可借此机会推动本土产业升级,减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