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游客到新疆旅游,拿起大馕拍了个照,又放回去,却被大姐怒斥!并且要求买下 事情是这样的,一位女士去新疆旅游,发现新疆的大馕特别有意思,就随手拿起来让老公给自己和大馕拍个照片,留作纪念! 我刷到这个消息时,第一反应是“这游客是不是没注意当地习惯?”后来看了更多细节才明白,不是大姐“凶”,是大馕在新疆人的生活里,根本不是随便“拿起来拍个照”的普通食物。 新疆的馕是主食,尤其是现烤的热馕,刚出炉时外皮金黄酥脆,里面松软带香,摊主大姐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和面、揉剂子、贴进馕坑,烤一炉要等近一个小时。 游客随手拿起来拍照,手指的温度、手上的汗渍,可能会让馕皮变软,甚至留下印记,后面来买的人看到这样的馕,大概率就不会要了——这不是大姐小气,是她一天的辛苦,容不得这样的“无心之失”。 有新疆的朋友跟我说过,他们从小就被家里人教“对待食物要敬重”。馕坑边的摊主,不管是维吾尔族大姐还是汉族大哥,都会在摊位前摆个小盘子,里面放着切开的馕样品,就是方便游客看品相、闻香味,想拍照可以拍样品,绝对不会让客人直接拿售卖的整馕。 那位游客可能没注意到这个细节,觉得“拿起来拍个照又没坏”,可她不知道,新疆的馕讲究“完整”,尤其是要带回家给家人吃的,大家都希望拿到刚出炉、没被碰过的好馕。 后来还有摊主大姐的邻居出来说,那天大姐其实没真的“怒斥”,就是声音急了点,因为游客拿的那摞馕,是附近工地几位工人提前订好的,说晚上收工要带回去当晚餐。 大姐怕馕被碰过之后工人不要,才着急让游客买下。而且新疆人做生意向来实在,平时游客问馕怎么卖、能不能尝一口,摊主都会笑着切一小块让尝,从不会故意为难人。这次会急,实在是游客的举动,确实碰了“不尊重食物”的忌讳。 想起去年我去新疆喀什古城玩,在一家馕店前想拍刚出炉的馕,店主阿卜杜大哥主动递来一个放凉的样品馕:“这个拍,热的刚出炉,碰了就不好卖咯。” 他还跟我聊,烤馕是他家传了三代的手艺,爷爷那时候用土馕坑,现在换成了干净的电馕坑,但“不浪费、不糟蹋食物”的规矩从没变过。 有次有个小孩伸手想抓热馕,阿卜杜大哥赶紧拦住,不是不让碰,是拿了双干净的手套,让小孩轻轻摸了摸馕坑边的温度,还说“热馕会烫手,而且碰了别人就吃不了啦”。 其实这件事里,游客和大姐都没大错,就是缺少了点“彼此的了解”。游客觉得“拍个照而已”,没意识到大馕对摊主的重要性;大姐着急维护自己的生意,语气可能没控制好。 但换个角度想,要是游客拍照前多问一句“老板,这个馕能拿起来拍吗?”,要是大姐一开始先解释“这馕被碰过就不好卖了”,可能就不会有这场误会。 现在网上很多人讨论这件事,有人说“游客不懂规矩”,也有人说“大姐没必要较真”,但更多新疆网友在分享“如何正确逛馕店”:不碰未包装的食物、拍照前问摊主、尝样品不浪费。 这不是“挑剔”,是对当地文化的尊重——就像去少数民族朋友家做客,要脱鞋进门;去草原上玩,不随意踩牧民的牧草,道理是一样的。 出门旅游,看的不只是风景,更是不同地方的生活习惯。多一分留意,多一句询问,既能避免误会,也能真正感受到当地的温暖。毕竟新疆的馕好吃,新疆人的热情更让人难忘,可别因为这点小插曲,错过了真正的美好。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信息来源:新疆文化和旅游厅《新疆旅游文明指南》、喀什古城商户协会采访实录、网友拍摄的现场视频及后续跟进报道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