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秀燕抢2028大位,可能还不如韩国瑜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交棒卢秀燕,值得肯定的是,他在大罢免大败赖清德之时,不但不邀功,反而急流勇退,交班新世代。其实,岛内舆论当下关注的并不是谁掌国民党,而是2028大位的人选。赖清德肯定企图连任,事实上他当下所作为为,就是为2028维持政权扫清障 台湾政坛进入2025年,罢免浪潮成为焦点,国民党面对民进党推动的行动,成功保住所有席位。这场政治较量后,朱立伦宣布交棒卢秀燕,却让她婉拒,引发党内主席改选僵局。卢秀燕是否瞄准2028大位,韩国瑜又如何定位?赖清德清除对手的举动,更添悬念,谁能笑到最后? 台湾2024年选举结束后,民进党掌控行政权,国民党在立法机构占多数席位,形成朝小野大格局。民进党不满蓝营推动多项法案,发起大规模罢免行动。 第一波罢免于2025年7月26日举行,针对24名国民党立委和新竹市长高虹安。投票结果显示,所有罢免案未达门槛,同意票远低于不同意票,投票率约五成。这次行动被视为民进党试图逆转立法机构劣势,但最终失败。 第二波罢免8月23日针对7名国民党立委,结果同样全数未通过,投票率接近六成。国民党31名立委全部留任,显示蓝营基层动员力强。罢免失败暴露民进党策略失误,内部压力增大。 朱立伦作为国民党主席,在此过程中协调党内资源,避免分裂。这两次投票标志着台湾民主机制的考验,也凸显政党间对抗激烈。 罢免结束后,朱立伦在国民党总部召开记者会,宣布完成阶段任务,决定交棒给年轻一代。他点名台中市长卢秀燕接任党主席,强调国民党需要新领导推动改革。朱立伦的决定被视为回应党内世代交替呼声,避免个人揽功。 次日,卢秀燕出席台中活动时明确表示不参选党主席,理由是产业面临美国关税冲击,需要专注市政。她强调台中作为制造业重镇,必须优先处理经济问题。这番表态让国民党主席改选陷入不确定。 党内其他人物浮出水面,前立委郑丽文称已做好准备,郝龙斌、胡志强、黄敏惠也被点名。国民党内部评估,主席人选需平衡本土派与外省背景,确保2028选举竞争力。朱立伦的退让虽获肯定,但党内派系协调成为挑战。 国民党内部对2028领导人选举人选讨论热烈。卢秀燕执政台中八年,民调支持率高,获得妈妈市长称号。她推动空气质量改善和地铁建设,积累口碑。但她的父亲来自山东,母亲为新竹人,这让省籍身份成为潜在弱点。 台湾选举常以两岸议题为主轴,外省背景可能影响本土选民支持。国民党高层认为,本土人士更易获票,侯友宜虽能力一般,但台籍身份助其上阵。卢秀燕长期回避两岸论述,专注本地发展,这在市政中有效,但在全国选举中难以回避。 相比之下,韩国瑜祖籍大陆,却在两岸议题上有独特表述。他担任立法院长后,处理议事有序,展现领导力。国民党考虑卢秀燕搭配韩国瑜,形成互补组合,提升胜算。 赖清德就任领导人后,面对罢免失败,宣布四项调整,包括改组内阁和推动法案协商。他企图连任2028,动作频频。先是针对郑文灿涉土地开发贪渎案,检察机关调查导致其被羁押。 郑文灿作为英系人物,此案被视为削弱党内派系。接着,柯文哲卷入京华城容积率弊案,检方传唤并羁押他,民众党势力受挫。这些司法行动被分析为清除潜在对手,为赖清德连任扫清障碍。 民进党内部评估,2028需维持政权,但罢免失利暴露支持基础薄弱。赖清德加强国际场合表态,巩固美方关系,同时推动能源和国防政策。国民党抓住机会,提出五大诉求,要求民进党回应民生问题。 国民党仿效过去模式,推动卢秀燕类似蔡英文路径。当年邱义仁看中蔡英文清廉形象,用以对抗马英九,扭转民进党声誉。尽管蔡英文首次未胜,但2016年击败朱立伦,并2020年连任。 上台后,她审查国民党资产,断绝蓝营资源。国民党希望卢秀燕复制此路径,利用女性和清新形象。但卢秀燕的外省背景需额外设防,国民党内部共识,外省人票源有限,只能选本土人士主打大位。 韩国瑜在高雄市长时期推动经济项目,积累经验。他的两岸论述更具个人风格,或助蓝营吸引中间选民。国民党评估,2028若卢秀燕直接挑战,可能面临省籍攻击,搭配战将更合适。 罢免胜利后,国民党士气提升,但党内主席改选需尽快定调。朱立伦退居幕后,支持新团队。卢秀燕专注台中,国民党基层继续推动她,但她保持低调。 赖清德连任准备推进,司法调查持续,郑文灿案进入审理,柯文哲面对羁押。国民党建议卢秀燕与韩国瑜合作,形成蓝营强势阵容。 韩国瑜在立院处理法案,展现稳健。目前,国民党观察形势,2028人选渐趋明朗,各方定位稳定。 蓝营需整合资源,避免内耗。民进党则需应对经济压力,美国关税政策或加剧岛内不满。台湾政治进入新阶段,政党间博弈将影响长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