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解放前,有个县长回故乡探望父母。见到村里有位少妇生得貌美如花,县长就向别人打听这

解放前,有个县长回故乡探望父母。见到村里有位少妇生得貌美如花,县长就向别人打听这少妇的情况。旁边蹲墙根抽烟的二大爷吐了口烟圈,慢悠悠地说:“你说的是老李家那闺女吧?叫秀兰,今年都二十五了,愣是没嫁人。不是没人说媒,是她自己挑,每次相亲就爱出对子考人家,村里村外的后生,十个有九个被她问得哑口无言,都说她是块捂不热的石头,其实啊,是没遇着对的人。” 1948年,在豫中平原,有一辆吉普车停在了李家坳村口。 来人,正是李县长。 这次出行不是为公务,而是看望家中父母。 离家许久的他,在村东头老槐树下被一个身影吸引了。 一位身着蓝布褂的年轻女子正低头喂鸡,头上还有一朵野菊。 阳光在她周身洒下光斑,竟比县府厅堂里悬挂的仕女图更添几分鲜活气韵。 李县长还没结婚,见到这么踏实的姑娘自然心动了,于是向墙根抽旱烟的二大爷打听。 二大爷慢慢悠悠的说:“哦,你说秀兰啊?老李家闺女,二十五了,还没寻婆家。不是没人要,是这丫头挑,每回相亲,总爱出个对子考人家!” 二大爷又补了一句,“其实啊,是没遇着能接住她话茬的人。” 李县长闻言,心中有了准头。 他自幼饱读诗书,又在外为官多年,自诩文墨不输于人。 这乡野女子竟以对联设槛,倒勾起了他几分好奇与好胜之心。 当下便请二大爷引路,决意会一会这位传闻中的“对联才女”。 他和二大爷走到了李家小院门前,秀兰听得二大爷招呼,直起身回望。 见是县长来访,虽然诧异但是却无半分怯懦:“听爹说县里来了官,原来是您。” 这样落落大方的模样,倒让李县长心生好感。 他直接开门见山:“听闻姑娘雅好对联,李某不才,特来讨教。” 秀兰放下喂鸡的瓢,请他进屋:“讨教不敢当,不过是闲时自娱。您若不嫌,便请出题。” 李县长抬眼,看到院中的老槐树,脱口而出:“槐影落阶,半院清风摇碎月。” 此联既绘眼前实景,“落”、“摇”二字又暗藏动感,更以“碎月”喻指透过叶隙的斑驳光影,意境清幽,颇见功力。 话音未落,秀兰已捡起一块石子,在泥地上写起来。 “柳丝垂岸,一溪春水浸流云。” “柳丝”对“槐影”,“垂岸”应“落阶”,“一溪春水”映“半院清风”,而“浸流云”三字,将溪水倒映云天的空灵之态描摹得淋漓尽致,与上联的“摇碎月”虚实相生,工稳熨帖。 李县长一看,直接惊呆了,此女才思之敏捷,对仗之精妙,远超预期。 李县长看见秀兰手中尚未放下的鸡食盆,盆中粟米金黄,几只母鸡正悠闲啄食,遂又出一联:“盆中粟米,养得鸡鸣报晓。” 此联看似平实,却暗含农家日常的生机与勤勉。 秀兰并未即刻应答,她想到了屋内窗台放着的《千家诗》。 她直起身,:“案上诗书,教得人语知礼。” 此对一出,李县长眼中精光乍现。 下联不仅字字工对,“案上”对“盆中”,“诗书”对“粟米”,“教得”应“养得”,“人语知礼”对“鸡鸣报晓”,更妙在立意高远。 此等机锋,已非寻常闺阁女子所能及。 二大爷在一旁“吧嗒”抽完最后一口烟,嘿嘿一笑:“咋样?俺早说了,不是石头性子,是没碰上能接住话的人!” 秀兰闻言,害羞的笑了,转身欲向屋内躲去,行至门边却又停步。 他轻声道:“您若得闲再来,我把昨儿想好的上联,再与您对对。” 话中带着期许。 李县长站门门外,望着她消失在门后的背影,再抬眼,又看见了槐树枝叶在秋风中簌簌轻摇。 而方才那几番文辞交锋的酣畅,秀兰回眸时的灵动,竟比他在县衙批阅十卷公文更觉心神摇曳。 此刻他恍然明白,村人口中秀兰的“挑剔”,实则是这乡野才女在平淡岁月里为自己筑起的一道精神藩篱。 她以对联为桥,非为刁难,实是期盼能遇一知音,于柴米油盐的日常之外,觅得心灵相通的些许意趣。 那看似孤高的对联门槛,不过是一颗不甘流俗的文心,等待着另一颗心的共鸣。 风过槐梢,暗香浮动,李县长心中悄然埋下的种子,正待一场知遇的春雨。 主要信源:(人民网——妙不可言对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