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蚌埠新闻网
蒙山苍茫,沂水激荡,这片红色热土上永远激荡着感天动地的精神力量。值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更加深刻地缅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以及那些在战争中展现出无畏勇气和坚定信仰的沂蒙儿女。
80年前,在硝烟弥漫的抗战岁月里,“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的沂蒙母亲用瘦弱的肩膀托起了民族的脊梁。她们用乳汁哺育革命,用生命守护信仰,铸就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成为抗日战争中不可或缺的力量。这种精神,不仅是对家园的热爱,更是对人类和平与正义的坚守。
80年后的今天,在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沂蒙精神依然熠熠生辉。在疫情肆虐的寒冬,一辆满载新鲜蔬菜的货车冲破封锁线,车身上“沂蒙山玻璃”的标识在风雪中格外醒目。驾驶室里那位双眼布满血丝却目光坚毅的汉子,正是从消防战士转型为玻璃产业领军人物的刘永刚。他作为新时代的沂蒙儿女,不仅继承了先辈们的英勇与担当,更将这种精神融入到自己的事业中。
刘永刚的行动,是对红色基因的最好传承。从火场到商场,从救人到兴业,他始终保持着那份"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担当。在疫情期间,他带领企业员工日夜赶制防疫物资,为抗击疫情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市场遇冷时,他率先突破技术瓶颈实现产业升级,展现了沂蒙儿女的创新精神和奋斗精神。
正如当年沂蒙母亲用棉袄温暖伤员一样,今天刘永刚用玻璃产品温暖了千家万户。他的事业不仅为沂蒙山区带来了经济发展,更让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这种精神,不仅是对过去的缅怀,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和激励。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特殊时刻,让我们共同铭记那些为和平与正义付出巨大牺牲的先辈们,传承和弘扬他们的英勇精神。同时,也让我们向那些在新时代中继续发扬沂蒙精神的人们致敬,感谢他们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的贡献。
血脉传承,蒙山烽火淬炼的“精神胎记”
三代军魂铸就人生底色。在沂蒙山区兰陵县后銮墩村,军功章是刘家最珍贵的传家宝。祖父作为39军抗美援朝功臣,胸前悬挂着两枚三等功、一枚四等功勋章。5岁的刘永刚曾仰头问:“爷爷为啥入党?”老人答得朴素:“为人民服务啊!”这句烙进童年记忆的话,成为他毕生的精神坐标。
烈火中的淬炼与觉醒。2007年,18岁的他抓住天津渤海石油消防大队在沂蒙招兵的机会,穿上梦寐以求的橄榄绿。新兵训练时双手血泡溃烂,双腿沉如灌铅,他却咬牙立誓:“只要死不了,就撑到底!”在24小时值守的电话班,他亲历了无数次生死逆行:警铃骤响时跃上消防车的瞬间,火场浓烟中托举生命的双手……2008年汶川地震,月薪800元的他捐出100元积蓄,被大队通报表扬;次年因救灾表现突出,荣膺“天津市滨海新区优秀共青团员”。
创业长征,从“移动碎钞机”到全球玻璃新势力
一条现代化的玻璃智能生产线正以惊人的效率运转着。这条采用国际领先技术的自动化生产线,每8秒就能精准制造出一块品质卓越的精密玻璃。从原料投放到成品包装,全程实现智能化控制,确保每一块玻璃都达到毫米级的精度标准。这不仅展现了"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华丽转身,更彰显了我国在高端玻璃制造领域的突破性进展。这条生产线正以稳定的节奏,为建筑、汽车、电子等行业源源不断地输送着高品质的玻璃产品。
绝境中的微光破局。退役后的流浪岁月刻满辛酸:睡公园躺椅的流浪汉、夜市卖炸串的小贩、蹬三轮送玻璃的“移动碎钞机”(因车后座常绑着易碎的高价玻璃)。转机出现在2014年——为网友寻找电动车玻璃配件时,他敏锐捕捉到细分领域商机,独创“聚零化整”模式:将分散的三轮车玻璃订单整合批量生产,两年内实现“十片玻璃九永刚”的行业神话。
以命相搏的技术突围。2016年创立“永刚玻璃”时,他累到脖子永久性歪斜,却成就了临沂市场“买玻璃找歪脖”的口碑。2019年行业危机中,他率团队蛰伏实验室187天,以全球首创“热弯冷强化”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将高铁风挡成本直降40%。韩国考察团惊叹:“Youmakeartoutofglass,butsellitforthepriceofcabbage!”(你们把玻璃做成艺术,却卖出白菜价!)
攀登全球产业链巅峰。如今的沂蒙山玻璃集团,已实现从三轮车玻璃到航空玻璃的产业跃迁:智能生产线每8秒诞生一块玻璃,55人工序精简至8人;年产能超20万套,产品远销13国;东南亚轨道交通玻璃市占率35%;借势“一带一路”在沙特设海外仓,响应“双碳”战略打造绿色产业链。
大爱无疆,永不退役的“消防战士”
2020-2023年刘永刚灾害救援足迹
时间
行动
物资规模
特色细节
2020年初
支援家乡抗疫
口罩6000只+消毒液
首批送达镇政府
2020年冬
驰援石家庄
蔬菜20吨
寒冬深夜冒雪驱车12小时
2021年末
援助天津滨海新区
蔬菜32吨
重返曾服役的第二故乡
2021年7月
郑州水灾救援
蔬菜100吨
现场参与受灾群众转移
2022年甘肃地震
支援物资
23车物资
车队上印有“沂蒙山玻璃”标识
2022年1月,他捐资30万元在兰陵县层山中学设立“沂蒙山助学基金”,沂蒙红嫂后人于爱梅动情评价:“他就是新时代的沂蒙精神活教材!”作为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理事,他走访近百位老兵,送去定制布鞋、滋补品,聆听98岁老兵张景元讲述“火线架电话线”的烽火记忆。
精神图腾,让红色基因流淌在工业血脉中
在沂蒙山玻璃集团,新员工入职首日会收到特殊礼物——记载刘永刚“歪脖子创业史”的相册,以及象征沂蒙精神的IP形象“蒙蒙羊”(纯朴善良)与“山山牛”(勤恳向上)。
“沂蒙精神是我的创业密码。”智能工厂的玻璃幕墙映出刘永刚坚毅的面庞,“奋斗与奉献,敢于争先!”
当机械臂在蒙山脚下舞动弧光,当“沂蒙山玻璃”标识闪耀在沙特铁路项目现场,一部新的精神史诗已然写就——从支前独轮车到“一带一路”海外仓,从小米加步枪到AI光谱质检系统,变的是生产力工具,不变的是“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灵魂基因。
山河回响,初心依旧。办公室墙壁上,抗美援朝军功章与最新研发的航空玻璃样本并列陈列。下方镌刻着刘永刚手书的企业箴言:“追光者终成光”!
这束光,源自爷爷军功章上的星火;
这束光,照亮过烈火肆虐的救援现场;
而今,它熔铸进高铁风挡的分子结构,折射在亚非大陆的摩天楼群,更温暖了地震风雪中的千万双手——八十载精神长征路,沂蒙山的回答永远铿锵!
[广告]免责声明:本内容为广告,不代表蚌埠新闻网的观点及立场。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蚌埠新闻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对此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