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尼姑庵——亚青寺,有2万多名女性在此苦修,这里有一个死规定:天黑之后,所有女性不得外出,一旦违反规矩,立马被赶出寺庙!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亚青寺的历史并不久远,1985年,藏传佛教宁玛派的阿秋仁波切大师在昌曲河畔建立了这座寺庙,他之所以选择这里,并不是随意而为,而是出于对女性的怜惜,在当时的藏区,女性承担了繁重的劳作和家庭责任,却少有机会接触宗教和文化。 许多人被包办婚姻所束缚,生命里缺少自主选择,阿秋仁波切希望能给她们一片净土,让她们像男性僧人一样,有权利修行、学习和寻找属于自己的价值,于是亚青寺成为无数女性的归宿,从此逐渐发展为今日规模庞大的修行社区。 走进亚青寺,首先感受到的不是热闹,而是一种压抑的宁静,每天凌晨四点,夜色尚未散去,寺庙里的钟声便响彻山谷,觉姆们从各自的木屋中走出,披着厚重的暗红色僧袍,迎着刺骨的寒风开始一天的修行。 清晨的经堂里,她们盘腿而坐,低声诵经,空气中只有经声回荡,仿佛整个高原都被这节奏所笼罩,白天的生活几乎完全由修行和劳作构成,有人去河边打水,有人去地里松土除草,也有人独自留在木屋里打坐。 木屋极其简陋,几平方米的空间只容得下被褥和经书,寒冷的冬季里呼出的白气能在屋顶结成冰霜,每个月,寺庙会提供三百元生活费,她们用这点钱购买盐巴、酥油和糌粑,日子过得拮据却规律。 亚青寺的最大特点,并不仅仅是清苦的生活方式,而是那条严格到苛刻的夜禁,随着太阳落下,整个山谷逐渐被黑暗吞没,没有电灯照明,也没有安全的道路,此时所有修行者必须立刻回到小木屋,任何人不得外出。 谁若触碰这条红线,必然被逐出寺庙。这样的规定听上去残酷,但却有其现实原因,高原上的夜晚气温骤降,常常低至零下二十度,强风像刀子般刮过脸颊。 山路崎岖难行,稍有不慎便可能滑倒,更危险的是,草原与山林中时常潜伏着野兽,狼群和熊在夜间出没并非罕见。过去也曾有人在夜里出事,从此夜禁成为铁律。 除了安全因素,夜禁还与修行本身息息相关,许多初来亚青寺的年轻觉姆,仍难以彻底摆脱对物质的依赖,夜晚是人最容易心生杂念的时刻,若允许自由走动,不免有人想买糖果、衣物,甚至化妆品。 这样的欲望一旦滋生,修行便难以专注,更重要的是,亚青寺并非只有女性,也有男性修行者,扎巴。 虽然住宿区严格区分,但若夜晚无人约束,必然会有人心动,动摇了清规戒律,寺庙的管理者深知这一点,因此必须以最严苛的方式守住根本。 对外人而言,这条规矩或许近乎苛刻,但对于许多觉姆来说,这正是她们能坚持下去的保障,在亚青寺生活的女性,背景各不相同,有人为了逃避命运的婚姻而来,有人带着对过往生活的失望寻求新生。 无论年纪大小,一旦走进这里,所有人都必须遵守同样的规矩。夜禁不仅象征着纪律,也是一道屏障,让她们免受外界诱惑与风险,得以在这片孤立的土地上守住清净。 高原的日子虽然寒冷艰苦,但在这些女性眼中,却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光芒,她们不再是家庭中的附属,也不再是被社会定义的角色,而是作为修行者,以另一种方式度过生命。 对于她们来说,苦难并非压迫,而是通往解脱的必经之路,正因为如此,夜禁的存在不再是束缚,而是一种自愿的坚守。 如今的亚青寺,已成为无数女性心中的净土,她们在这里以极简的生活方式,守住信仰与清净,天黑之后不再外出,这条听起来苛刻的规定,正是维系这一切的核心。 它让这座高原上的红色海洋,始终保持宁静与坚定,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亚青寺以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另一种人生的答案。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中国国家地理——乱入亚青寺:感受信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