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李白是诗仙,是酒狂,更是那个时代下最桀骜不驯的灵魂,他从四处远游到金銮殿上的失意

李白是诗仙,是酒狂,更是那个时代下最桀骜不驯的灵魂,他从四处远游到金銮殿上的失意,但却一次次地绝处逢生。李白的一生总是跌宕起伏,为什么却又能抚慰着大家的心灵呢? 中华文明历史长河里,李白占着很高的地位,他的诗篇总是能激发出人们的豪情壮志,同时也点燃了无数人的激情。 他不仅是一位诗人,更是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寄托。 他的一生都在不断地追寻,从未停下脚步,他总是在诗歌和酒水的沉醉,却又不得不面对那些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李白出生在碎叶城,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父亲来到绵州昌隆青莲乡,也正是这些早年的经历,对他的性格有了很大的影响。 他诞生在盛唐时期,那是一个自信又开放的年代,国家的疆域广阔,丝绸之路骆驼来来往往,在这样的时代下,李白非凡的气魄和宽广的视野有了很大的提升。 他五岁时就能诵读六甲,十岁时就很看很多百家典籍,同时他还学习了剑术,了解纵横家的一些策略,正是这些早年的学习经历,让他显得很与众不同。 他喜爱儒家的济世情怀,希望自己能在朝堂上施展抱负,辅佐帝王治理国家。 但是他又有着道家的洒脱思想,他望建功立业,却又不希望被世俗限制。 然而,那个时代的科举制度还不是太完善,加上李白出身于商人家庭,他无法通过常规科举途径进入仕途,因此,他只能凭借才学与名气。 李白二十五岁那年,他告别亲人,离开家乡,从此开始了漫长远游生活。 他踏遍祖国的大江南北,这也是他的诗歌里为什么会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惊叹。 天宝元年,李白终于得到了唐玄宗的宣召,他接到诏书后就往京城去,那一刻,他内心很欢喜,仿佛看到了实现理想的希望。 他高声地呼喊“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他将自己的入京,比作古代会稽买臣入秦的故事。 李白初到长安,深受唐玄宗的赏识,他曾为杨贵妃写下“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诗篇,这首诗用牡丹的艳丽,映衬出贵妃的容貌,展现了他杰出的才华。 然而,宫廷生活并不是想他心中所期望的,它无法让他施展政治抱负,李白在这里,只是皇帝身边的文学侍从,他每日陪着皇帝参加各自宴会,写诗助兴。 李白生性狂放不羁,无法忍受宫廷的各种约束,他更不能忍受那些权贵的嫉妒与排挤,他曾说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言。 在长安待了三年多,他坚决离开,从此继续他的漫游生涯。 在离开长安后,李白的诗歌风格变得更加沉郁悲壮,但诗中仍保留着浪漫色彩,他与杜甫、高适相遇,彼此也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他们一起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谈论各自的理想抱负,然而好景不长,随后安史之乱的爆发,对李白的人生带来了很大的打击。 他被卷入永王李璘的叛乱,惨被流放,在流放途中,他经历了人生的灰暗时刻。 即便如此,他依然保持着豁达的心境,当他到达白帝城时,忽然听到大赦的消息,那一刻,李白的心中充满了狂喜。 他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的一生始终在理想与现实的夹缝中挣扎,他渴望建功立业,却多次遭遇挫折,他一生追求自由洒脱,但又无法完全摆脱世俗的羁绊,可即使这样,他依然没有放弃对自由的追求。 他诗歌因此拥有了独特的魅力。李白的诗歌,是他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 李白的精神,深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告诉我们,无论面对何种困境,都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并对理想保持执着。 他让我们懂得,真正的自由在于心灵的解脱,在于不被世俗所牵绊的洒脱。 生命的价值,不取决于功名利禄的多少,而在于是否活出了真实的自己。 李白,这位生活在千年之前的诗人,他的诗歌和精神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他指引着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怀揣着梦想,不断前行。 他的故事,将永远流传,因为每一个热爱生活、追求自由、坚守理想的人,都是李白精神的继承者,都在过着属于自己独特的人生。 信息来源:《新唐书·李白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