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被韩国拖垮了?2024年,韩国人拒绝吃从中国进口的中国白菜,本来是想给我们个“下马威”,结果自己撑不下去了。 2024年,高温和暴雨让韩国的白菜产量掉四成,主产区江原道受灾重。 本土白菜价格蹿到每棵2万韩元,普通人买不起。泡菜是韩国人必需品,成本涨高,民众生活压力大。政府急了,决定从中国进口1100吨白菜,第一批9月底到港。 可民众不买账,调查显示94%人不愿用中国白菜。原因是文化坚持,本土白菜做泡菜才正宗,加上过去申遗争议,韩国人觉得这是维护民族根基。 农民一开始支持抵制,怕本土市场崩,但天气灾让他们损失大,本就日子难过。餐馆和工厂需求多,本土货贵,经营成本高,中国白菜便宜却不敢用,怕顾客抵制。 韩国农业小农场多,抗风险差,城市化挤压耕地,供应不稳。一遇灾,只能靠进口。中国白菜供应稳,耕地广、技术好,局部灾不影响整体。 尹锡悦政府亲美,媒体氛围让对华产品多疑虑,这事被当外交不满的出口。结果,抵制让韩国人自己遭罪,高价买本土货或少吃泡菜,政府夹中间,压力不小。 中国出口商多笔生意,但市场波折多。 事件闹腾一阵后,市场压力逼着韩国人接受部分进口白菜,价格慢慢回落,泡菜供应稳住。政府继续进口,缓解短缺。 尹锡悦任内麻烦不断,2024年12月3日他下戒严令,议会弹劾他,暂停职务。宪法法院审了几个月,2025年4月3日维持弹劾,他正式下台。 之后补选,李在明上位。 尹锡悦退下来,面对刑事调查。整个过程暴露韩国政治乱象,外交调整和经济问题交织。白菜事小,但折射农业脆弱和文化冲突,在全球化下,市场规律赢了,文化情感得让步现实利益。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