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俄罗斯现在终于不按常理出牌了,开始采用北约模式。不仅空天军轰炸乌克兰的直接作战力

俄罗斯现在终于不按常理出牌了,开始采用北约模式。不仅空天军轰炸乌克兰的直接作战力量,也开始对乌克兰国家战争潜能进行摧毁。优先攻击乌克兰的天然气储存罐,生产基地以及油料的开采工厂。   这种打法,完全不是以前那种点对点的“外科手术”,而是奔着把乌克兰的战争机器彻底碾碎去的。   这招其实是跟北约学的。当年北约炸南联盟,重点炸的就是电力、炼油厂这些“战争潜能”;打伊拉克时,更是先瘫痪了全国的能源网络。现在俄罗斯终于回过神来:光打前线部队没用,得让乌克兰的子弹造不出来、坦克跑不动、士兵吃不上饭。就像下棋,以前盯着棋子打,现在直接掀棋盘。   最狠的是俄军的“组合拳”。先用“天竺葵”无人机群当诱饵,逼着乌克兰把宝贵的防空导弹全打光,然后“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就像手术刀一样,精准切掉关键目标。   比如最近一次袭击,无人机群从三个方向扑向基辅,乌军的“爱国者”系统一顿猛射,结果真正的杀招——两枚“匕首”导弹,从白俄罗斯方向超低空突防,直接把利沃夫的燃油储备库炸成了火海。这种战术,让乌克兰的防空系统顾头不顾尾,疲于奔命。   乌克兰的能源家底,现在已经被打得七零八落。根据乌能源部的数据,全国80%的天然气储存设施被毁,炼油产能暴跌60%。更要命的是,俄军专门盯着铁路枢纽和变电站打,哈尔科夫到敖德萨的铁路线被炸断七次,前线部队的弹药补给经常卡在半道上。有乌克兰士兵抱怨:“现在打仗,得先看看油箱里还有多少油,子弹箱里还有几发子弹,不然打一半就得撤。”   这招带来的连锁反应正在显现。乌克兰的军工企业,比如哈尔科夫的坦克修理厂,因为断电断气,现在只能靠柴油发电机勉强维持生产,产量缩水了一大半。更严重的是,随着冬天临近,乌克兰的电力缺口已经达到6千兆瓦,普通老百姓家里的暖气都供不上,这对士气的打击比任何炸弹都厉害。泽连斯基在联合国演讲时,声音都带着哭腔:“俄罗斯想让我们的孩子在黑暗中冻死。”   但俄罗斯的目标远不止于此。最近有迹象显示,俄军开始对乌克兰的农业基础设施下手了。敖德萨的粮食仓库、尼古拉耶夫的化肥厂,都成了空袭目标。这招更毒——乌克兰可是“欧洲粮仓”,断了粮食,不仅国内会乱,还能卡住欧洲的粮袋子,逼着欧洲在制裁上松口。这种“能源+粮食”的双重绞杀,让乌克兰的处境雪上加霜。   国际社会的反应也很微妙。美国虽然嘴上支持乌克兰,但私下里已经警告乌方别再袭击俄罗斯的炼油厂,怕把油价炒上天。欧洲更纠结,一方面谴责俄罗斯的袭击,另一方面又偷偷从土耳其买乌克兰的粮食,生怕自己国内闹粮荒。   最有意思的是,北约国家开始悄悄向俄罗斯购买天然气,毕竟冬天来了,总不能让老百姓冻着。这种“口嫌体正直”的操作,让俄罗斯在能源战中反而占据了主动。   现在的问题是,俄罗斯这波攻势会持续多久?从战术效果看,确实有效——乌军的反攻已经明显放缓,很多部队因为补给不足被迫转入防御。但俄罗斯也有自己的难处:高精度导弹的库存消耗得太快,“匕首”导弹造价昂贵,不能天天这么扔。所以接下来,俄军可能会更多地使用无人机和巡航导弹,配合地面部队的推进,逐步压缩乌克兰的生存空间。   对乌克兰来说,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西方的援助能跟得上。但美国的大选年到了,美国能不能继续大手笔军援,还是个未知数。欧洲更是自身难保,德国的化工厂因为能源成本太高,已经开始往美国搬。这种情况下,乌克兰的战争潜能被持续削弱,很可能会陷入“越打越弱”的恶性循环。   这场能源战争,本质上是现代战争的缩影。以前打仗拼的是兵力,现在拼的是工业基础、能源储备、后勤能力。俄罗斯用北约的套路对付乌克兰,其实也是在向全世界宣告:在现代战争中,谁能卡住对手的“七寸”,谁就能掌握主动权。而乌克兰的遭遇,也给其他国家提了个醒:没有自主的能源体系和强大的工业能力,在大国博弈中只能任人宰割。   未来会怎么发展?如果乌克兰的能源网络彻底瘫痪,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要么乌克兰被迫谈判,接受俄方的条件;要么战争进一步外溢,比如俄罗斯打击波兰的输油管道,或者北约直接下场。但不管怎样,这场战争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能源设施的爆炸声,可能只是更大风暴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