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爱的本质并非价值交换,恰恰相反,当你拥有了独处能力和处理一切事情的能力,觉得恋爱可有可无,对另一半无欲无求时,你才真正具备了进入深度亲密关系的资格。
因为此时,你才能真正以欣赏的姿态去爱一个人。你选择与对方相爱的唯一动机,不再是“你对我有用或我需要你填补我的空白”,而是你被对方内在的生命力所触动,由此产生一种纯粹希望这生命力长久绽放的冲动。这就像你看到夕阳洒在海面,波光粼粼,那一刻你心中自然涌起“如果这刻永恒该多好”的念想。接着,你会不自觉地被吸引、想要靠近,并渴望用自己的付出和特质去呵护、滋养对方的生命力,这便是爱产生的瞬间。
因此,不必担心自己是否太过独立。独立,恰恰是良性亲密关系的基石。你此刻的犹疑,或许源于周遭充斥的“价值交换式”恋爱模式。这种模式带着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它宣扬一种观念:我们必须将自身拥有的一切量化,置于台面进行等价交易。于是,多数人恋爱的前提变成了”对方对我有用”,这也是人们过分强调性价值、经济价值、情绪价值的根源。社会规训让我们默认,恋爱就该”有所图",就该是"等价交换”。
然而,这种关系从确立伊始,便已埋下终结的种子。因为纯粹的商品交换完成后,联结的纽带便极易断裂。许多人并非不想追求良性的关系,而是自身尚未完成自爱与独处的课题,又迫于社会(如”30岁必须结婚”)的压力,只能将这些课题抛给伴侣去承担。
所以,可以说你是幸运的。你已经拥有了独立思考与自爱的能力,这证明在灵魂层面,你已准备好迎接亲密关系这个新的人生课题。
随之而来的挑战,便是”如何选择伴侣”。这需要你培养识人辨事的能力。诚然,你已向内认识了自己,但同样需要向外认识世界:理解社会运行的法则、人际互动的规则,辨别良莠,明晰在亲密关系中哪些品质真正珍贵且稀有。
当你连这个课题也完成时,相信我,你要做的便是静候缘分,坚守本心,最终走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