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108将上山前谁官职最高?宋代地方官职略解!

时间如白马过隙 2024-07-28 16:00:37

《水浒传》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其中描绘了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也涉及到了众多的宋代官职。比如提辖、制使、知寨、都头、押司、禁军教头等等。

这些官职在《水浒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既体现了宋代官制的复杂性,也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物的命运起伏。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些官职,以便能更好地理解小说中人物的行为和背景,感受那个充满江湖义气与政治风云变幻的时代。

宋代地方行政区划通论

宋承唐制,中央的那些机构和官职就不讲了,只说一下地方官制。

宋代一般被认为是二级政区制:即县为二级行政区划;府、州、军、监为一级行政区划。

一级行政区以州最为普遍,太平兴国二年以后,赵光义尽罢天下节镇(节度使)所领支郡,全国诸州都直属中央,通判成为分知州之权的副长官。

除通判外,知州以下还设司理参军、司法参军、司户参军、录事参军、 推官、巡检、判官等属官。

在一级行政区中,府的地位最尊最重,都城(北宋的东京开封府和南宋的临安府)和陪都(西京河南府、南京应天府、北京大名府)称为京府,其他则称次府。

府都是由州升格而来,升格的原因除地理位置重要外,主要是皇帝未即位以前的封地或曾在该州任职,或因皇帝驻跸而升。

在州之上,宋朝还设有“路”或“道”的大区,一个“路”或“道”包含若干个州。比如至道三年(997年),全国有十五路,180个州;元丰八年(1085年),全国增至二十三路,240个州。

关于路的性质,虽有学者认为是一级政区,但一般认为路只是中央派出的监察辖区,不属一级政区。它不设行政首长,只置四司——漕司、宪司、仓司和帅司负责管理。

漕司即转运使司,负责一路民政与常赋,其长官为转运使。

宪司是提点刑狱司的简称,长官称提点刑狱,简称“提刑”,辖一路司法。《大宋提刑官》中的宋慈担任的就是该职。

仓司即提举常平司,掌管一路水利、茶盐等财税(常赋之外),长官称提举常平。

帅司则是安抚使司的简称,长官称安抚使,专治一路军政和治安。真宗以后往往由这一路帅司所驻州府的知府或知州兼任。

四司互不统属,平行运转。所以我们又称宋代的地方层级为虚三级制——路(虚)、州、县。

路的设置其实起源于藩镇,比如山南东道、永兴军路其实就是原山南东道节度使、永兴军节度使的辖区,太宗罢节镇以后,将节度使虚置,原来的节镇就成了路,原节度使的权利也由四司瓜分。

于是,直属于路的军(如昭德军、成德军、镇海军、宁海军等)、监(四司有监察所属州县官吏的职责,故也统称监司)地位就与下州仿佛,与知州平级。

路、州之下是秦代以后最小的行政单位——县。

县的最高长官称知县或县令,两者略有区别。在宋代,像一些比较重要的县,或是辖区比较大,人口比较多的县,一般都由京朝官、幕职官来担任,称为“知县事”、“判县事”,简称知县;而一些比较偏远或辖区比较小,人口也少的县,则由品阶较低的文官(极少时候由武官)来充任,这种才叫做“县令”。所以一般情况下,知县的品级要高于县令。

知县之下是三大辅官——县丞、主薄和县尉。他们可以说是宋代最小的官,有品级有编制,但并非常置。

《宋史》载:“开宝三年,诏诸县千户以上置令、簿、尉;四百户以上置令、尉,令知主簿事;四百户以下置簿、尉,以主簿兼知县事。”

意思很明白,千户以上的县,县令,主簿,县尉都具备,四百户以上的只有县令和县尉,主簿由县令兼任;而四百户以下的小县索性连知县都不设了,反而是由主簿兼任。

至于县丞,则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原则上比较大的县都会设置一名,一方面是辅助,另一方面也是监督知县,双方的关系类似通判和知州。其权责妥妥的县内二把手,朝廷甚至在某些方面会绕开县令,直接问责于县丞,比如收税、监察。

户工部、尚书省皆有籍鉅考,然所凭唯帐状,至有额而无收,有收而无额,乃责之县丞。

——《宋史》

所以,有些时候在某些方面,县丞足以抗衡县令。

三辅官以下就是吏了,他们无品无级,无编制,所拿俸禄多数时候都是县令自掏腰包,或是由县财政自给,比如押司、都头、节级等。

宋朝是一个“吏强官弱”的朝代,这些小吏看似在官员手下工作,但由于他们多为本地人,世代居住,早已经形成了一套密不透风的关系网,相反官员都是任满即走,导致大多数“胥吏”在实际能量上不比县内“四巨头”低。

这也是水浒传中,很多跌宕起伏情节之缘由。

水浒108将上山前担任的官职

1、郓城县押司宋江:县级的吏。

别看宋江在郓城呼风唤雨,实际上“押司”根本称不上官,只是一个无品无级的“吏”,通常是地方官自行招募而来的编外雇佣人员,没有朝廷特殊恩典很难为官。其地位低于县丞、县尉、主簿、孔目等职,但略高于贴司,平时主要负责税赋或狱讼之类的文书案牍,与三教九流打交道比较多。

宋江属于职位低却受县令倚重的人,时文斌与他私交不错,再加上他在江湖上的影响力,所以在怒杀阎婆惜后,才能全身而退。

2、 清风寨副知寨花荣:州府小官。

知寨是北宋时在堡寨等要塞设置的特殊官职,平时带领大家耕种训练,战时组织作战,兼收赋税和断诉讼。

知寨有文武之分,正职为文,副职为武,花荣就是负责带兵作战的武知寨。

另外,知寨也叫巡检司寨,一般由从九品的州府巡检使充任,与负责县级治安的县尉(从九品)平级,两者地位相当。

3、江州两院押牢节级戴宗:州级狱吏。

节级原本是唐代军队中的低级武官,宋元时期演变成了对狱吏的称呼,无品级,无编制。在水浒中,戴宗、杨雄(蓟州两院押狱)等人都属于这一级别,其地位比管营略低,大概相当于管理牢房的直接负责人。

节级虽然职位不高,但权力较大,如戴宗初见宋江时,因对方未及时送钱便破口大骂,甚至威胁要弄死他,而蔡福(大名府节级)、蔡庆(大名府小押狱)兄弟在大牢里也能为所欲为,敢收钱杀人。

4、登州兵马提辖孙立:七品武职。

“提辖”是一个在《水浒传》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职务,但它实际上直到宋徽宗崇宁年间才出现,其意为“管领”,掌一州或一路之兵甲,最初是当地州府首脑的一项兼任职权,全称是“提辖某州兵甲公事”,权责极大,到南宋时,才正式分离出来,负责本区军队的训练,督捕盗贼等,官阶为从七品至正六品不等,相当于现在的团营级干部。

登州兵马提辖,就是掌管登州兵马的正七品武官,无行政权力。

5、渭州经略府提辖鲁达:从六品武职。

“经略”是北宋军职“经略安抚制置使”的简称,掌管北宋各路兵民之政(实际就是前文提到的四司之一的安抚使),有点类似于唐朝的节度使,只不过权利较小。老种和小种经略相公就是此类官职。

鲁智深是渭州(安抚使治所)经略府提辖,孙立是登州兵马提辖,路比州高半级,因此前者比后者品级要高。但因为后者更专,经略府提辖有多个(比如分别管理榷场、杂卖场、文思院和左藏库的四提辖),而登州兵马提辖却只有一个,后者实际上权利更大。

这从《水浒传》中老都管骂杨志是“做个提辖草粒儿大小的官儿”即可见一斑。

至于北京大名府管军提辖索超,是京府一级提辖,府虽与州同级,但也略高,位同经略府提辖。

6、殿帅府制使杨志:皇帝使者。

史料记载:“天子所使,谓曰制使”,因此殿帅府制使可理解为殿前都检点(别称“殿帅”)派出的为皇帝办事的人,如押运花石纲的制使,算是一种临时差遣,品级可大可小。

杨志在押送花石纲失利后落魄卖刀,杀死牛二,被发配大名府充军。在大名府又得到梁中书赏识,被提拔为管军提辖,再运生辰纲。

这里的管军提辖也与鲁智深的经略府提辖类似,一个是负责殿帅府兵甲的众多提辖之一,一个是负责经略府兵甲的提辖之一。

7、蒲东巡检使关胜:州府小官。

与花荣的副知寨类似,但关胜的品级应该高于花荣,后者是临时充任的副巡检使,前者却是河中府蒲东郡有编制的巡检使,负责训练士卒、巡逻州邑等任务。如果为都巡检使,那就不得了了,负责统兵驻防的正七品武将。

8、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冲:无品军吏。

八十万禁军听起来很唬人,但“教头”却不是官,只是无品级的军吏,是从士兵中选拔上来的,类似于武术教练,只要教授武艺均可称作教头。

如史进的师傅王进也是禁军教头,柴进的庄上还有个洪教头。教头不能带兵,没有领导权,林冲算是白身,只是《水浒传》为了拔高他,提高了教头的地位。

9、青州兵马统制秦明:高级武将。

按照《宋史·职官七》的记载,统制是“以总辖诸将”,就是管诸将的官,权力之大可想而知。岳飞“十二军”的主将就是“统制”,如背嵬军统制岳云、前军统制张宪、左军统制牛皋、踏白军统制董先等。

统制就相当于现在的军分区司令。

10、汝宁郡都统制呼延灼:封疆大吏。

统制都如此大,那都统制还不上天了。其实在宋代,都统制并非固定官职,而是临时职位。宋朝为控制军队、防止武将造反,不允许将领专门领导一支部队。一旦有战事,朝廷会在将领中选一人,临时授予都统制一职,以节制诸路兵马,同时统辖各级文武官员,总揽军政民生,其权责在一路安抚使之上,实同清朝总督一类的封疆大吏。统制、同统制、副统制都是其麾下属官。

呼延灼上山前是汝宁郡都统制,其先锋官韩韬和彭玘都是团练使,可见都统制权力之大,级别之高。

呼延灼毫无疑问是梁山 108 将中担任过职位最高的人。

11、阳谷县都头武松:县衙班头。

都头原本是军职,最早出现于唐代中期,在宋代属低级军官,因县一级无正规军,乡间土兵捕快、衙役等组成的一都之兵的头领便名都头,主要负责州县的治安管理,相当于现在的刑警大队长。

都头是县尉的下级,无品无级。雷横、朱仝、李云也曾担任过此职。

根据《宋史·职官志》记载,宋代的县一般有8个押司,各有侧重,各有分工。而县尉手下有百余之众,一般有马兵、步兵两个都头,且武松打虎在先,知名度很高,很可能是众都头的负责人。

所以,对比来看,武松的都头重武,宋江的押司偏文,都头权利很有可能要比押司大,但论活动能力,明显是宋押司更胜一筹。

12、东平府兵马都监董平以及青州府兵马都监黄信:正八品武官。

都监在唐代就是监军,一般由宦官随军充任,到了宋朝则变成了掌管一路或一州训练和差役等杂务的低级武官。

宋代的都监分两种,一种是负责一路禁军屯戍、训练和边防事务的路分都监,比如苏轼的诗《送钱承制赴广西路分都监》;一种是负责本州厢军训练和差役等事务的州府都监。

都监的品级根据所在地的等级确定,比如大名府是北宋陪都,行政级别要高于青州和东平府等一般州府,大名府都监李成、闻达为从七品武官,与路分都监等平,而董平和黄信,则为正八品武官。

13、陈州团练使韩滔以及颍州团练使彭圯:从五品武散官。

团练使就是负责地方团练(自卫队)事务的军事长官,唐代时地位低于节度使,略低于防御使,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武部部长。但宋代的节度使、团练使等都是一无执掌,二无定员的虚衔(武散官的一种),品级虽高却没有实权。

但如果被授予实职,那就不同了,比如陈州团练使韩滔和颍州团练使彭圯在呼延灼讨梁山时是官军正副先锋;再比如奉蔡京之命讨梁山的凌州团练使魏定国和单廷珪是官军主将。那么他们的品秩就得按武散官的品秩算(从五品),地位要高于州刺史。

14、东溪村保正晁盖:非官非吏。

保正既非官也非吏,是王安石变法的产物。宋代每十户为一保,设保长;每五十户设一大保,每十个大保设都保,都保的负责人就是保正。一般由当地富户充任,掌管当地户口、治安和训练乡勇等事宜,大概相当于现在的村长。

15、孟州小管营施恩:无品狱吏。

管营,宋代边远地区管理徙流充军罪犯服役的吏员,相当于现在的监狱长,无编制,比节级略高。

另外还有两个职位在水浒中出现频率较高,也有必要说一下:

一个是林冲的大仇家陆谦,人称“陆虞候”。

此虞候非侯,类似于军中参谋或官僚雇用的侍从,地位较低,约同节级一类。但如果前面加“都”字就完全不一样了,都虞候是殿前司第四长官,位次于都检点、副都检点、都指挥使,也是侍卫亲军司的第三长官,位次于都指挥使和副都指挥使。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之后,不设正副都检点和马步军正副都指挥使,都虞候成为两司的第一、第二长官。

陆虞候显然不在此列。

另一个是提拔杨志的大名府梁中书。

“中书”是中书令的省称,掌传宣诏令。也就是说梁中书曾在东京做过中书侍郎或中书舍人,而后带寄禄官中书衔差遣到大名府做一府之长。

汇总来说,108将上山前曾担任的官职从大到小依次为:

有品级有编制的:都统制呼延灼>统制秦明>团练使韩滔、彭圯、魏定国、单廷珪>殿帅府制使杨志>经略府提辖鲁达、大名府提辖索超>登州兵马提辖孙立>东平府兵马都监董平、青州府兵马都监黄信>蒲东巡检使关胜>清风寨副知寨花荣。

无品级无编制的:孟州小管营施恩>阳谷县都头武松、郓城步兵都头雷横、郓城马兵都头朱仝、沂水县都头李云>郓城县押司宋江>大名府押牢节级蔡福、江州押牢节级戴宗>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东溪村保正晁盖。

4 阅读:1278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