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信现在应该挺后悔的。 他大概没料到, 管了少林寺26年,最后栽在自己的生意经上。 昨天通报说他挪寺庙的钱,还和女人不清不楚养孩子。
谁能想到呢?堂堂少林方丈,禅宗祖庭的掌门人,最终倒下的姿势如此狼狈。通报里白纸黑字写得清楚:挪用寺庙资金,涉及男女关系,甚至有了孩子。这哪里是高僧大德?分明是“少林寺有限公司”CEO的翻船现场。二十六年苦心经营的商业帝国,一夕崩塌,只剩一地鸡毛和香客们错愕的脸。
想想真讽刺。少林寺在他手里,早不是清修之地。山门成了售票处,大殿挤满游客,武僧表演像极了马戏团。香火钱、门票、商标授权、商业演出...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有公开报道显示,仅2015年,少林寺景区门票收入就高达3.5亿!钱袋子鼓了,方丈的袈裟似乎也镀上了金边。可这钱,真能这么花吗?功德箱里的善款,转身成了方丈的私房钱?通报里那“挪用”两个字,像把烧红的烙铁,烫穿了所有冠冕堂皇。
“不捉金钱戒”,佛门最基本的戒律之一,在释永信这里成了摆设。一边是庄严佛像,一边是银行流水;一边口诵经文普度众生,一边私德有亏暗度陈仓。这巨大的撕裂感,让多少虔诚的信众心寒?《四分律》写得明明白白,出家人不得蓄私财。可通报里那个“养孩子”的细节,像根针,狠狠扎破了所有关于“持戒精严”的幻象。戒律清规,在膨胀的欲望面前,薄得像张纸。
更值得深思的是,如此庞大的商业运作,如此离谱的个人行为,为何直到今天才被捅破?少林寺这些年像艘豪华巨轮,释永信是唯一的船长,谁来监管船舱里的暗流?2017年就有媒体披露,少林寺名下相关公司对外放贷数千万!寺庙的钱袋子,成了资本游戏池。监管的缺位,让权力在佛门净地彻底失了控。直到盖子捂不住,才由“组织”来揭开脓疮。这漫长的二十六年,本应有更及时、更透明的约束。
少林寺的招牌,千年古刹的声誉,被这桩丑闻砸得咣当作响。释永信或许悔了,悔的是东窗事发,还是当初就不该把寺庙当公司经营?一个本该超脱尘世的宗教领袖,最终被尘世最世俗的欲望——金钱与情欲——彻底拉下了神坛。这不仅是个人悲剧,更是整个寺庙商业化狂潮结出的苦果。当信仰圣地沦为生意场,方丈化身CEO,悲剧的种子早已埋下。释永信的“生意经”,念歪了佛经,也念垮了自己。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