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孝庄太后的寿辰,大臣们挖空心思献礼。有价值万两的字画、有奇珍异宝,玲琅满目。然而,高士奇抱着一桶草献礼,康熙阴着脸问:“你这是?”
高士奇这人,1645年出生在北京,祖籍浙江钱塘。小时候家境不好,但脑子灵,特别爱读书,书法和经史都拿得出手。顺治十四年,他跟着爹搬到杭州西溪,靠卖文章和写春联混日子。康熙六年,他进了太学,第一次见康熙就靠理学文章入了皇帝的眼。康熙八年,翰林院考试他拿了第一,进了内廷,从此仕途开了挂。康熙十六年,他升中书舍人,进了南书房,帮康熙起草文件,还得了“忠孝”御书。之后他跟着康熙东巡,写了《扈从东巡日录》,文才和忠心都摆得明明白白。 孝庄太后就更牛了,1613年出生在蒙古科尔沁部,叫布木布泰,是皇太极的妃子。1636年生了顺治,皇太极死后,她带着小顺治稳住朝局,跟多尔衮斗智斗勇。顺治走得早,她又扶着七岁的康熙上位,帮他搞定鳌拜,把皇权抓得牢牢的。她脑子清楚,手腕硬,特别会搞满汉平衡,清初能稳下来她功劳不小。她的寿辰是大事,朝臣们都憋着劲儿献礼,想在她和康熙面前露脸。
康熙二十六年,孝庄太后寿辰,朝廷热闹得不行。大臣们带的礼五花八门,先看熊赐履,捧了卷董其昌的字画,山水花鸟都挺带劲儿,孝庄和康熙都觉得不错。明珠也不含糊,送了黄杨木雕的九老对弈图和玉雕献寿图,外加一堆金桃,贵得晃眼,孝庄挺满意。索额图更狠,直接一箱子珍珠、玉石、古瓷,值老鼻子钱了。其他大臣也不甘落后,珊瑚树、金佛像啥都有,个个想压别人一头。 轮到高士奇,他抱着个木桶就上去了,里面几株绿油油的万年青。底下人一看就炸锅了,这啥玩意儿?跟前头的金银珠宝比,寒碜得不行。康熙脸拉下来,问他啥意思。高士奇不慌不忙,说这是万年青,寓意大清江山稳固,太后长寿。他没啥值钱东西,就拿这草表心意。康熙听完,脸色缓了,觉得这说法有点意思。其他人一看风向不对,赶紧拍马屁,有人叫“天光万年青”,有人喊“乾坤万年青”,高士奇却说老婆管它叫“铁箍一桶万年青”,朴实归朴实,诚意足。康熙乐了,孝庄也喜欢,赏了他镇纸和玉如意,还让以后年年进贡这草。一桶草愣是干翻了万两宝贝,朝里传开了。
高士奇不是靠草本身,而是抓住了康熙和孝庄的心思。万年青这名字听着吉利,江山永固、福寿无疆,谁不爱听?熊赐履的画再好,也就显摆学问;明珠、索额图的东西贵是贵,可没啥新意。高士奇这招接地气又有深意,成本低效果高,硬是把场面扳回来。 之后高士奇仕途更顺了,次年升了詹事府少詹事,参与编《大清一统志》,天天给康熙讲经史、评书画,康熙还说过“得士奇才知道学问门路”。1689年他陪康熙南巡到杭州,皇帝还去了他西溪山庄,赐了“竹窗”匾额,风头一时无两。不过他也不是没摔过跟头,康熙二十八年被人参了一本,说他结党收钱,被撸了官。康熙念他有才,1694年又叫他回来修书,还进了南书房。1696年他因老妈年纪大请辞,得了詹事府詹事的头衔。1703年康熙南巡,他还去接驾,得了不少赏赐,可同年六月就病死了,六十岁,得了“文恪”谥号。 孝庄太后1688年去世,七十五岁。她走前还惦记朝政,嘱咐康熙搞好满汉关系。她对清初的贡献大,康熙给她办了隆重的丧礼,追封孝庄文皇后,墓地放清东陵外,地位不一般。康熙接着干大事,平三藩、收台湾,弄出个盛世,1708年去世,五十四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