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吓人!女子出国吃了一次鱼生,肝脏竟被检出……

“呕,呕,呕……”

“医生,医生,快帮忙看看这怎么回事,肚子疼,然后就一直在吐。”

前段时间,东阳市人民医院急救中心,28岁的牛女士在丈夫的搀扶下来到了预检分诊区。接诊医生开具了相关检查,很快检查结果出来,肝功能关键指标转氨酶数值竟超出正常上限的50多倍!

牛女士的肝脏正经历一场猛烈的无声风暴!她的皮肤与眼白泛起异常的黄色,这种典型的“黄疸”景象。

随即,医生开具了对症治疗措施,牛女士因肝功能受损住进了消化内科的病房。

进一步检查后,牛女士被确诊为甲肝,从消化内科转到了感染科病房。

追根溯源

竟是一个月之前的那顿饭

在病房,感染科主任施云珍询问牛女士:“最近两个月,有没有去过什么地方?吃过什么特别的食物?”

牛女士思虑良久,犹豫地说道:“一个月之前,我有出国去旅游,在当地吃了特色的生鱼片,这个会不会有关系?其他的,好像没吃过什么特别的。”

生鱼片!

医生抓到了重点,生鱼片的制作过程没有经过高温处理,仅仅依靠白酒、酱油、芥末等调味料。如果牛女士食用的鱼生在养殖时,当地水质受到污染,那么很有可能鱼身上带着甲肝病毒。

而且更令人警惕的是,甲肝病毒极其顽强。它在体外环境(如受污染的水源、土壤、贝壳类海鲜体内)可存活数月之久。当人们生食或半生食这些受污染的水产品,尤其是贝类(如生蚝、毛蚶)和鱼类时,病毒便畅通无阻地进入消化道。

“但是,我吃这个生鱼片已经有一个多月了,怎么会才出现不适?”牛女士不能理解。

施云珍解释,这正是甲肝病毒的狡猾之处,它有漫长的潜伏期——从感染病毒到出现症状,平均约为28天,最长可达惊人的50天!牛女士在大快朵颐时浑然不觉,病毒在她体内悄然复制一个多月后,才终于猛烈爆发。

所幸,经过多天的对症治疗,牛女士已经好转顺利出院了。

享受美食

也要注意安全

生腌、鱼生这类未经高温烹饪的美食,纵然能带来舌尖上的愉悦,却也天然携带着更高的致病风险。除了甲肝,还可能潜伏着诸如诺如病毒、其他肠道致病菌,甚至寄生虫(如肝吸虫)等多种病原体。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老人、幼儿、孕妇、慢性病患者)以及胃肠功能较弱者,尤需谨慎。

如何守护自己,远离甲肝?

接种疫苗:这是预防甲肝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尤其是计划前往卫生条件欠佳地区旅行或工作前,务必提前咨询医生,接种甲肝疫苗。

安全饮食:彻底煮熟:特别是海鲜(贝类、鱼虾)、肉类,施主任建议要煮沸1分钟以上的时间。饮用煮沸的水或信誉良好的瓶装水。避免食用来源不明的冰块。

严格个人卫生:勤洗手,饭前便后、处理食物前、更换尿布后,务必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洗手。注意环境卫生,保持厨房、餐具清洁。妥善处理粪便和污水,防止污染水源和食物。

当身体发出信号——持续的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尤其是右上腹)、深色尿液、皮肤或眼白发黄(黄疸),务必高度警惕,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近期的饮食史和旅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