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乾隆临死前,一再嘱咐嘉庆:“你千万不要动和珅,”谁知,乾隆去世才15天,嘉庆就把

乾隆临死前,一再嘱咐嘉庆:“你千万不要动和珅,”谁知,乾隆去世才15天,嘉庆就把和珅给杀了,多年之后,嘉庆追悔莫及。乾隆盛世之下,大清国威震四方,国泰民安,经济繁荣。 和珅,1750年出生在北京,满洲正红旗人,家里不算穷,但也谈不上多富贵。他小时候挺惨,三岁没了妈,九岁没了爹,靠亲戚拉扯大。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和珅从小就知道得靠自己翻身。他进了咸安宫官学,学满汉蒙藏四种语言,脑子活,嘴皮子也利索。虽说科举没考上,但他1772年混进宫里当了个小文官,干的是整理文书的活儿,挺不起眼,但这家伙做事特别认真,慢慢让人刮目相看。1773年,他被调到户部管国库,算是摸到点实权。国库的银子在他手里越管越多,账目清清楚楚,乾隆开始注意到这个年轻人。 和珅的升官路跟坐火箭似的。1775年,他当上御前侍卫,离皇帝近了,机会也多了。他脑子快,手腕活,干啥都漂亮。有一回,乾隆接见达赖喇嘛,递上来一份藏文文书,满朝文武没人看得懂,和珅站出来,三两下翻译完,还写了封回函,乾隆当场就夸他。这事让他在朝里名声大噪。1780年代,他爬到军机大臣的高位,管着户部、刑部,权势滔天。他管钱的本事一流,国库收入年年涨,可他自己也没闲着,靠着贸易、税收和收礼,家里的金银珠宝堆成山。据说,他家产值好几亿两白银,富得能顶半个国库。 和珅贪归贪,但本事真不小。他管事效率高,朝里的复杂关系也能摆平,从不让乾隆操心。乾隆知道他贪,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觉得这人太能干,离不了。和珅也聪明,从不踩乾隆的红线,伺候得皇帝舒舒服服。有人说他就是乾隆的“钱袋子”,既帮皇帝捞钱,也给自己捞了不少。乾隆晚年,国库吃紧,朝政也有些乱,和珅却总能把事情料理得妥妥当当。所以,1799年乾隆病重的时候,特意叮嘱嘉庆,和珅这人得留着,不能动。 可嘉庆不这么想。他从小受的教育就是清廉为本,对和珅的贪腐早就看不顺眼。乾隆活着的时候,他得忍着,没法发作。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一咽气,嘉庆等了才15天,就迫不及待动手了。正月初八,他把和珅叫进宫,以“办丧事不力”为名,直接抓起来,列了二十条罪状,贪污、结党、僭越礼制,条条致命。抄家行动马上开始,和珅的豪宅被翻了个底朝天,金银珠宝、字画古玩堆满院子,账本厚得像砖头。据统计,抄出来的白银有十一亿两,够清朝好几年的财政开支。嘉庆看着这堆财富,觉得自己干了件大事,国库有钱了,朝政也能清爽了。没过几天,和珅被赐了白绫,在牢里自尽,家破人亡。 嘉庆以为干掉和珅,朝廷就太平了,可事情远没那么简单。和珅一死,户部没人能管好钱了。新上来的官员虽然不贪,但本事差远了,账目乱七八糟,收入直线下降。1799年,白莲教起义闹得凶,军队要钱要粮,户部却拿不出银子,前线将士吃不上饭,仗打得一团糟。嘉庆这才发现,和珅在的时候,户部的钱从没短过,军需供应总是有条有理。1800年,地方上的贪官越来越多,嘉庆想抓,可抓来抓去,抄的家产加起来也没和珅一个人的多。朝政越来越乱,他得亲自盯着每一件事,累得焦头烂额。 到了1814年,嘉庆翻看旧档,看到和珅当年的奏折,写得头头是道,税收、漕运、军需,样样安排得明明白白。他这时候才反应过来,乾隆为啥不让动和珅。和珅虽然贪,但他是能把国家机器转起来的人,没了他,朝里没人顶得上。嘉庆后悔了,可人已经死了,家也抄了,啥都挽不回。1820年,嘉庆驾崩,留下个日渐衰落的清朝。和珅的事,就像个教训,提醒后人,做决定之前得想清楚,冲动行事,代价可能很大。

评论列表

用户93xxx25
用户93xxx25 1
2025-07-22 14:38
这叫做贪也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