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万泰国人涌入中国,却打着旅游的“幌子”,实则另有目的!不吃美食,不参观景点,竟然都不约而同的做了同一件事...... 自从中泰互免签证政策落地,短短半年时间,超过 30 万泰国人涌入中国。按说游客来了,吃香喝辣逛景点才是正经事。可这些泰国同胞的画风却有点诡异,成都的火锅店没见他们排队,桂林山水的游船也没见他们打卡,反倒是义乌小商品城、深圳华强北这些地方,突然冒出一堆举着计算器的泰国面孔。 以前泰国人来中国,签证手续繁琐得能让人打退堂鼓。现在好了,买张机票就能说走就走。可谁能想到,这便利政策反而成了 “商业渗透” 的突破口。那些泰国代购们,直接把中国当成了 “全球仓库”。在义乌国际商贸城,泰国采购团像逛自家后院似的,从宠物用品到美妆个护,横扫各个摊位。有个泰国网红采购商说得直白:“义乌的商品又便宜又新潮,在泰国直播间上架秒空。” 更绝的是,这些代购还玩起了 “反向操作”,以前中国人去泰国扫货,现在轮到泰国人来中国 “搬砖”。深圳华强北的智能配件、杭州四季青的潮流服饰,都成了他们的目标。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这些商品被打包发往泰国,甚至转卖到欧美市场。中泰物流合作一升级,从采购到上架,整个流程不到一周。 除了代购,医疗旅游也是个大头,有位 82 岁的泰国老人在武汉突发心脏病,当地医院用微创介入手术救了他一命。术后他感慨:“中国的医疗技术又好又快,很多泰国人都愿意来这里做手术。” 数据显示,泰国人来华接受心脏手术、医美项目的数量逐年攀升,不少医院还专门配备了泰语翻译。 有人可能会问,这么多人扎堆搞代购,泰国政府不管吗?其实泰国正巴不得呢。这些代购每年能为泰国带回数百亿泰铢的收入,相当于给疲软的经济打了一针强心剂。更关键的是,中泰跨境电商合作越来越深入,从商品采购到品牌孵化,一条完整的贸易链正在形成。 不过,这股热潮背后也藏着隐忧,大量泰国代购涌入,可能会冲击中国本土的中小商家。更重要的是,如何平衡旅游经济和商业活动,成了摆在中国面前的一道难题。毕竟,我们欢迎外国友人来旅游,但绝不能让 “旅游” 变成某些人钻空子的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