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看了能不红眼眶啊?儿子走了六年,儿媳带着小孙子改嫁了,可老爷子每次卖了麦子,攥着那点血汗钱就往儿媳家跑。钱不多,是弯腰割麦、晒得黝黑换来的;话不多,就一句“我给拿了几个钱,给小孩子买衣裳、交学费”。儿媳一边抹眼泪,一边一声声“爸”喊着,那声爸,早不是因为名分,是打心底认了这份情。早超越了名分。 老人背影有点驼,可眼里亮得很,那是看着孙子长大的盼头。都说中国人念根,这哪是念根啊,是把日子的火苗,小心翼翼护着传给下一辈。儿子不在了,亲情没断,儿媳改嫁了,牵挂还在。 我们村头的老槐树底下,总坐着些唠嗑的老人。有人笑老爷子傻,说“儿子不在了,儿媳带孙子改嫁了,还巴巴送钱”,老爷子就吧嗒着旱烟袋不吭声。可谁都知道,他心里有杆秤。记得去年秋收时,暴雨把老爷子家的麦子压弯了腰,他愣是连夜冒雨抢收,裤腿裹着泥、鞋子灌满水,第二天还是准时把钱送到儿媳手里。后来听儿媳说,那笔钱正好补上了孩子生病住院的缺口。 现在啊,小孙子周末总嚷着要回爷爷家,在麦地里追蝴蝶、帮爷爷捆麦秆。老爷子教孩子认麦穗、数麦粒,把自己知道的老理儿全念叨给孩子听。这哪是什么血缘不血缘的事儿,不过是人心换人心,是普通人最朴素的牵挂和守护。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