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一个农民工写的作文,打败了千篇高考满分文:让多少人看哭了 一个短视频博主叫 “慕

一个农民工写的作文,打败了千篇高考满分文:让多少人看哭了 一个短视频博主叫 “慕七七”在 7 月 9 号那天,来到了山西太原火车站周边的劳务市场 ,这个劳务市场每天凌晨 4 点左右就热闹起来了,都是来找日结工作的人 。 博主团队到的时候都九点多了,年轻力壮的工人早就被雇主挑走了,只剩下一些年纪偏大的大爷,有的在下象棋,有的在打扑克,边玩边等着有没有活干 。 她在这搞了个特别的活动,她手里拿着一沓百元大钞,给路过的大爷们两个选择 :一个是直接拿走 100 元;另一个是从抽奖箱里抽一道历年的高考题目,写一篇 800 字的高考作文,要是写了就能拿走一千。 这规则一出,大多数大爷都觉得拿 100 块现成的钱更实在,拿了钱就走了 ,但有两位大爷,偏就选了挑战写作文 。 其中一位 60 多岁的大爷,带着满脸褶子和汗水,他抽到的题目是 1957 年全国高考卷的《我的母亲》 。 大爷看到后,并没有马上动笔,而是抬起头,沉默了好久 ,博主也没催他,就和大爷聊起了天 。 这一聊,大爷慢慢打开了话匣子,说起了母亲一生的操劳 :大爷的母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一辈子没出过村,没进过高铁站,也没用过智能手机 。 她为了撑起一个家,省吃俭用,粗布衣裳穿了一辈子 ,吃饭的时候,一大家子人围着桌子,母亲从来不上桌,就在灶台边忙活,等大家都吃完了,她才瞅瞅锅里,要是有剩饭就扒拉两口,要是没剩,就说自己不饿 。 大爷回忆起小时候,还曾误会过母亲的唠叨,埋怨过她的节俭 ,可如今母亲已经去世三十多年了,他才发现那些曾经觉得烦人的 “絮叨”,成了余生最深的怀念 。 母亲生前没有手机,没有银行卡,甚至连一张照片都没留下,她就像空气一样,存在于一家人的生活中,可等她走了,才发现这空气没了,人就像要窒息一样 。 大爷写作文的时候,坐在面馆里,因为年纪大了,记忆力不太好,刚开始写了一页纸就停住了。 博主和大爷点了吃喝的东西,又聊了一个多小时,帮大爷回忆母亲的事 ,之后大爷才又拿起笔,前前后后写了三四个小时,最终完成了这篇作文 。 这篇作文一发布,可不得了,在网上迅速走红 ,短短一天播放量就破亿了,收获了五百多万的点赞,十几万人在评论区留言,都被感动得稀里哗啦的 ,人民日报都转发了这篇作文,还评价说 “真实情感最打动人” 。 为啥这篇作文能有这么大的魔力呢,你看现在很多作文,写得花里胡哨,引用各种名人名言,套用各种金句结构,开头来几个问题,结尾再来几句高大上的金句,可读完了,啥也没记住 。 再看大爷这篇作文,没有一点华丽的辞藻,没有那些所谓的写作技巧,有的只是一个儿子对母亲最朴素、最真挚的回忆 。 网友们都说,大爷这篇文章,就像朱自清写的《背影》一样,看似平淡的文字,却饱含着深深的情感 ,还有网友说,大爷打破了大家对 “文学” 和 “表达” 的刻板印象 。 他不是什么作家,也不是知识分子,甚至连高考都没参加过,可他却写出了让无数人感同身受的好文章 。 这就是真情实感的力量 ,大爷写的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那些生活中的细节,都是他和母亲一起度过的日子里真实发生的 。 其实类似这样的事还有 。之前有个外卖小哥,利用送外卖的空闲时间写诗 ,他写的诗都是关于自己送外卖路上看到的人和事,虽然没有多高的写作技巧,但却因为真实,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 。 还有一位保洁阿姨,写自己在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她的文字同样质朴,却打动了不少读者 ,这些和大爷写作文一样,都是普通人用最真实的情感在创作 。 这篇农民工大爷写的《我的母亲》,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伟大母亲的形象,也让我们重新思考了写作的意义 。 写作,不一定非要用多么华丽的语言,多么高深的技巧,有时候,最真实的,就是最动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