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焦宇炜通讯员李合群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祥符区委、区政府始终把公路作为谋划和培育发展产业的必要条件进行考量,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抓手,坚持修路打通产业、借路发展产业,先后投入14166.74万元改造提升县、乡、村道路210.88公里,推动区域内农村骨干路网提档升级、基础路网延伸完善,形成“修好一条公路、发展一片产业、带富一方群众”的综合效应。
一条条农村公路化身连心路、产业路、幸福路,让祥符区农业农村产业优势得以释放,有力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群众增收致富。
公路通地头增收不用愁
1871公里、735条县乡村道路畅村达乡、进村入组,串起田间产业生产路,为祥符区今年“三夏”农机进田、夏粮运输保驾护航。95万亩麦田里,1000多台联合收割机轰鸣着来往穿梭,吐纳之间,饱满的麦粒如雨倾泻,涌入等候的运粮车。“我今年种15亩小麦,用机收既省时又省力,还不用拉家晾晒,地头路边直接与收粮商户交易,减少了损耗,比以往人工收割、打场晒粮增收两成。”八里湾镇鹅赵村村民孙景全高兴地说。
2025年,祥符区小麦产量达829.6万斤,比往年增产6.7%,每粒归仓的麦子都彰显着端牢“中国饭碗”的祥符担当。
路通村里头致富家门口
沿着平坦整洁的村道走进罗王镇罗王村,村北头一家服装加工车间,嗒嗒作响的缝纫机声此起彼伏,一件件精美的家居服在数十名工人手中成型。“忙时下农田,闲时进车间”,已成为在服装加工车间工作的30余名女工的生活新常态。不远处的鞋面加工车间内,工人们正专注地给鞋帮缝合、剪线,赶制订单。一位大姐笑着说:“现在出门都是好路,骑车来这儿上班可方便了,一个月能挣3000元左右,还不耽误照顾家,日子越过越幸福了!”像这样的加工车间,仅罗王村就有4家。
该村以路为媒招商入村,发展加工产业,以“小车间”带动“大就业”,有效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同时带动了周边布料销售、物流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
一村一特色村村有看头
随着祥符区343个建制村通双车道四级公路、833个自然村通硬化路的交通条件改善,推动了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一个个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村办特色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罗王镇依托祥东产业路交通优势和自然资源禀赋深度挖潜发展特色产业,走一村一品、一村一特兴村富民之路。除罗王村的棉纺厂,还有冯庄村的果蔬大棚、土山岗村的仿真花厂、邱堤寺村草莓种植、月林村金银花、老九庄村蜜瓜、查寨村灵芝菇、孙寨村中药材蒲公英……罗王镇以路兴业的一村一品范例在祥符区15个乡镇比比皆是。
一路通则百业兴。祥符区“四好农村路”建设提升了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为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强势赋能。一条条蜿蜒交织的农村公路,沟通了广袤城乡,更串联起机遇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