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台湾突然热闹起来,民进党的支持者,这两天纷纷不是骑自行车就是骑摩托车上街,为大罢

台湾突然热闹起来,民进党的支持者,这两天纷纷不是骑自行车就是骑摩托车上街,为大罢免造势。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赖清德上台后,民进党虽然继续执政,但在“立法院”里却成了少数派,也就是所谓的“朝小野大”——政府是他们的,但议会掌握在国民党和民众党手里。   这个局面对民进党来说是个大麻烦,很多政策一推就卡,一提就被打回来。赖清德心里着急,党内更急。   于是民进党就想出一招——搞“罢免”,也就是把对手阵营的“立委”拉下马。只要把一部分关键的蓝营民代罢免成功,民进党就有机会重新掌握议会多数,到时候政策要过就容易得多。   根据台湾选务部门的数据,截至7月初,已经有超过20个罢免案进入联署阶段,其中绝大多数是针对国民党的“立委”。目标明确,就是冲着蓝营来的,想通过选票重新夺回话语权。   面对即将到来的罢免投票,民进党支持者并没有搞传统的造势大会,而是另辟蹊径,选择了“骑行”上街。   有的人骑脚踏车,有的骑摩托车,排成一条条长龙,在街上绕啊绕,边骑边喊口号,还会停下来发传单,摆摊讲政策,试图让路过的民众了解罢免案的内容。   这做法并不算新鲜,早些年柯文哲当台北市长时就搞过类似活动,比如“一日北高”长距离骑行,又环保又吸睛。   现在民进党把这招拿来用,既省钱,又能制造媒体关注。租场地、搭舞台太贵,骑行队伍本身就是流动的宣传车,还能象征环保、绿色,贴合民进党一贯宣传的“低碳生活”。   更重要的是,这种方式可以不断制造存在感。队伍一经过人流密集区,比如夜市、商圈、学校门口,就能引来一堆围观,不管民众支不支持,至少“注意力”抢到了。这在选战里,是很关键的第一步。   不过热闹归热闹,想把“罢免”这事真正办成,可没那么容易。台湾的罢免制度设置了不少门槛,主要分三阶段:提议、联署、投票。   不过,这得先有人发起提议,然后要在规定时间内收集足够数量的联署签名。比如在台北市,想罢免一名“立委”,最少得有5万人签名支持。而且这些签名还得通过官方审核,不能造假、重复、无效。   一旦联署通过,还要再到投票那一关。届时要有足够选民出来投票,而且赞成票要过一定比例才能算通过。所以说,即便宣传搞得再起劲,最后也未必能罢免成功。   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绿营自己也曾被罢免,但15个针对民进党的罢免案,全数失败。这就说明,即便发动基层动员,真正能让人走进投票所、投下同意票的人,并不多。   表面上看,这场骑行造势搞得热热闹闹,似乎民进党士气高涨,但内部其实早已不是铁板一块。赖清德上台后,一直被批评民调低、施政无感。   他之前搞的“团结十讲”,本想稳住军心,结果被岛内媒体狠批是“斗争十讲”、“造谣十讲”,收视率也直线下滑,反而更伤士气。   党内不少“菊系”大佬对赖清德的领导方式不满意,还有人公开批评他的政策和两岸立场,说他“讲台独又不敢真做”。   这些声音不断出来,说明党内早就有人看不下去。骑行活动虽然看起来统一行动,但背后其实是各派系各怀心思,有些人出工不出力,罢免案推到一半就自动“冷却”。   民进党这边热火朝天,国民党和民众党当然不会干看着。他们不仅在网络上发起“反罢免”宣传,有人翻出民进党过去的失误和政策争议做成图卡,还跑到骑行队伍途经的街头举牌抗议,甚至贴上“反恶罢”标语,现场对着骑行队伍喊口号。   一些蓝营政治人物也开始下场反击,像韩国瑜、罗智强等人就站出来呼吁选民理性投票,拒绝政治操弄。还专门举办“反恶罢”座谈、社区巡讲,目的就是要打掉民进党的罢免声势。   真正的问题还不在政党怎么斗,而是老百姓怎么看。从不少媒体调查来看,超过一半以上的民众并不支持这波“罢免潮”。   他们觉得政治人物一天到晚搞斗争,却不见解决实质问题,物价高、工作难找、房价压死人,这些事才是大家最关心的。   像是摊贩、小商家、上班族,都对这种“罢免政治”感到疲惫。很多人看到骑行队伍只是匆匆一瞥,甚至皱眉绕道走。有人直接吐槽:“一天到晚喊口号,还不如想办法降电价、涨工资。”这种基层反应才是真正的温度计。   而且时间点也微妙,7月26日刚好是夏季高温、用电高峰的时期。台湾现在燃煤比例还很高,万一到时候真的跳电或限电,民怨马上就会升高。届时,就算骑行再多场,支持率也未必撑得住。   大罢免的最终结果尚未揭晓,但它带来的影响早已超出眼前。如果民进党罢免案成效不佳,不仅立法机构局势难以扭转,连赖清德自己的连任之路也可能受影响。毕竟执政党连议会多数都搞不定,选民怎么可能对你未来继续执政有信心?   相反,如果国民党成功守住席次,还能趁机拉高士气、凝聚基本盘,甚至提前布局2026县市长选举,进一步扩大版图。到时候,民进党不但在“中央”不稳,连地方都可能失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