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车规级很神圣吗?现在大家搞清楚套路了。产品一旦挂上车规级的标签,就能比消费级产品

车规级很神圣吗?

现在大家搞清楚套路了。

产品一旦挂上车规级的标签,就能比消费级产品贵出不少。

其实在智能化时代之前,我们一般也不习惯说消费级产品。

这是沿用了芯片行业的叫法。

芯片有比较严密的等级划分,一般是:

民用级(消费级)、工业级、汽车级(车规级)、军工级、航天级。

从使用工况看来,工况是越来越复杂、恶劣。

也因此,可靠性肯定是要求越来越高。

最近小米一个纸巾盒上了热搜。其实价格贵没啥,要知道劳斯莱斯一把雨伞不也是天价嘛。

怀就坏在,你可以说我们是高端品牌,是手工定制,但不能说这东西技术含量高。

所以问题来了,纸巾盒还真有车规级和消费级之分吗?

其实在之前,是真没有。

这里面有一个行业秘密。我们知道汽车有原厂产品和后市场产品。就好比车厂不生产遮阳膜,我们买到的汽车膜99.99%属于后市场产品。

过去我们有一个共识。原厂产品的考核更为严苛,但后市场产品就很乱了。其实遮阳膜已经是整治相当规范的一种,但就我参与过上海市市抽的朋友说,市面上有一半的遮阳膜是不符合GA/T 744《汽车车窗玻璃遮阳膜》标准的。简单说下,这个标准是由公安部道路交通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标准的,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等单位起草的行业标准。所以不是野鸡标准。

遮阳膜便宜的几百,贵的几千的都有。产品质量都尚且如此,纸巾盒这种价格几十一百的更别提。

那小米现在说,他们搞纸巾盒用了车规要求,是不是看起来稍微合理了呢?对了,有的人说用食品级塑料餐盒来对比,别人几十块钱,还能抗住微波炉,不一样便宜嘛。

这事是有区别的。从测试手段来说,小米说的车规测试,应该不是单纯的耐高温测试,而是高温+高辐射测试(氙灯或者紫外灯测试)。很多塑料其实不太怕一百度左右的高温,但怕紫外线,因为长时间照射后容易出现龟裂、褪色甚至变形等问题。

说回来。这正好也说明了车规级和消费级的差别。车规级因为要考虑汽车长时间在户外工作,风吹日晒啥的比家用产品普遍更多见,更不用说有些产零件还有比较剧烈的机械运动。当然,纸巾盒没有,但像车门内饰板这类,是有高温环境下的机械振动测试的(目的是考核内饰板会不会松动、出现裂纹等)。

总之啦。我觉得我们也别神化车规级,但也别嘲笑一些车企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