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东莞市殡仪馆内送来了一具已经有味道的女尸,火化工人何亚胜正打算把她推进炉子里火化,却惊讶地看见女尸的脚动了一下!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这名女子叫陈翠菊,出生于1977年的贵州一个偏远贫穷的小山村,家中贫寒,父母靠种地养活着她和弟妹们,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年仅17岁的她踏上了南下广东的列车,希望靠打工改善生活。 没有学历,没有技能,她只能在流水线上从事最辛苦的体力活,厂房条件恶劣,宿舍拥挤潮湿,生活的艰辛远超想象,为了节省开支,她常常忍饥挨饿,将微薄的工资寄回家。 长期的劳累和营养不良让她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那年7月,陈翠菊在工余时间独自去河边散步透气,不幸滑入水中,不会游泳的她挣扎不久便失去了意识,沉入河底。 十五天后,一位老船工将一只倒扣的小船翻起,发现了她瘫倒在底下的身体,她被发现时,已瘦得皮包骨,身上沾满淤泥,散发恶臭,法医鉴定时认为她已无生命迹象,因此被作为无名女尸送往殡仪馆等待火化。 若不是何亚胜的细心,陈翠菊很可能就此失去了生命,医院接收陈翠菊时,她身患脱水、电解质紊乱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生命岌岌可危。 尽管她身体极其虚弱,散发出难闻气味,没有护工愿意承担照顾她的责任,医院护士们便轮流照料她,擦洗身体,按摩僵硬的肌肉,给予她无微不至的关怀。 医院不仅免费为她治疗,还凑钱为她安排回家的路费,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下,陈翠菊渐渐恢复,终于在三个月后康复出院,重返家乡。 重获新生的陈翠菊,因生活拮据和文化水平有限,前途依旧迷茫,直到一封来自浙江金华画家陈仲濂的信改变了她的命运,这位艺术老师被她的故事深深打动,主动提出免费教授她和弟弟绘画。 从握笔都生疏,到逐步掌握素描、色彩,陈翠菊在学习的路上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每天清晨四点起床锻炼身体,白天刻苦绘画,晚上还要补习文化知识,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生活的不屈和对未来的渴望。 随着时间推移,她开始在各类艺术赛事中崭露头角,作品多次获奖,甚至在国外展出并被艺术馆收藏,陈翠菊也获得了“高级书画师”的荣誉称号。 尽管人生经历坎坷,陈翠菊始终未忘恩情,她特地回到东莞,向当年救助她的医院和何亚胜表达感激之情,并用画笔记录生活,传递温暖。 如今,她在东莞开设了自己的画室,不仅教授绘画,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学习艺术,她用自身经历激励着更多身处困境的人,告诉他们:无论多苦多难,只要不放弃,就有重生的希望。 (信息来源:婺城新闻网——陈翠菊:凤凰涅槃改写人生)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