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2016年,甘肃一男孩上课从来不听讲,天天熬夜打游戏,然而高考却考出了690的高

2016年,甘肃一男孩上课从来不听讲,天天熬夜打游戏,然而高考却考出了690的高分,还被北大录取,他到底有什么诀窍?   “数学147、英语145、理综290,语文108?你这语文是闭着眼考的吧!”胡明源父亲盯着手机屏幕,手指戳着分数条,声音里带着又气又笑的复杂情绪。   谁也没想到,这个被老师预言“连一本都悬”的男孩,竟成了甘肃省理科状元。   更让人惊掉下巴的是,他的高三日常堪称“叛逆教科书”:语文课永远在打瞌睡,作业本上满是潦草的解题步骤,课桌里永远塞着金庸小说,凌晨两点还在游戏里“厮杀”。   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学生,竟然以690分的成绩考上了北大,就连他的老师都匪夷所思,这孩子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胡明源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大学教授,母亲是医院院长。家里书架上摆满了各类书籍,学术氛围浓厚。   可胡明源从小就没按父母期待的路走,对书本知识兴趣寥寥,反倒像个调皮鬼,精力旺盛得很。   别的孩子安静看绘本时,他在院子里撒欢,爬树、捉虫子,玩得不亦乐乎。父母看着活泼好动的儿子,既无奈又担忧,不知咋引导他学习。   7岁那年,胡明源的人生有了新变化。他偶然看到父亲和朋友下围棋,黑白棋子在棋盘上纵横交错,两人你来我往,落子间仿佛有神秘力量。   胡明源一下子被吸引住,站在一旁看得入神。从那以后,他缠着父亲教他下围棋。父亲见他感兴趣,欣然答应。   学习围棋时,胡明源展现出惊人天赋和专注力,很快掌握基本规则,还能灵活运用战术。   为提升棋艺,他常一个人对着棋盘研究棋局,一坐就是几小时。   围棋培养了他的耐心和专注力,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让他学会从全局看问题,这对日后学习影响深远。   随着年龄增长,胡明源接触到电脑游戏。当时CS和跑跑卡丁车在学生中很火,他也沉迷其中,一有时间就偷偷去网吧。成绩因此下滑,从原本中上等水平开始下降。   父母发现后心急如焚,先严厉批评、禁止他去网吧,可这些方法收效甚微,胡明源反而更叛逆,想尽办法偷偷玩游戏。   高中时期,胡明源成绩起伏不定。他学习方式独特,不是传统“乖学生”。语文课上,他常因熬夜研究数学题或玩游戏打瞌睡,几乎不听讲。   但在数学、物理等理科课堂上,他全神贯注,思维活跃,常提出独特见解。他学习效率高,做题速度快,进入学习状态能连续学习一整天不知疲倦。   这种独特学习方式让他成绩不稳定,班级排名时高时低,最好时能排四五名,最差时掉到四十多名。   可奇怪的是,高考前三个月,胡明源的成绩突然稳定在年级前十。   用他自己的话说:“学习就像打游戏,得找到‘通关密码’——语文的密码是规律,数学的密码是逻辑,英语的密码是语感,至于游戏……那只是放松的‘复活时间’。”   6月25日凌晨,当690分的成绩弹出时,胡明源正戴着耳机在网吧“五杀”。他摘下耳机说了句“爸,我考上了”,就继续投入战斗。   直到父亲冲进网吧把他拽回家,他才挠着头笑:“语文确实没发挥好,不过北大数学系又不看语文成绩。”   之后,胡明源在北大数学科学学院继续着他的“叛逆”人生。当被问及成功秘诀时,他眨眨眼:“别把学习当任务,要当游戏——找到规则,玩透规则,最后超越规则。”   这事传开后,评论区炸开了锅。有人说“这是天才的任性”,有人晒出“自己当年偏科却被老师骂惨”的经历,更有人感叹:“原来真正的学霸,从来不是按部就班的‘乖孩子’。”   胡明源用行动证明:所谓“叛逆”,不过是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成长节奏——当兴趣成为引擎,方法成为地图,时间成为伙伴,再“离经叛道”的路,也能通向顶峰。   那么你身边有这样“不走寻常路”的学霸吗?欢迎来评论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