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由桂枝甘草汤合芍药甘草汤两个基础方组成,前者辛甘化阳,后者酸甘化阴,共起滋阴和阳、调和营卫的作用。
《伤寒论》58条云:“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仲景明确指出,无论曾采用发汗、吐下治疗过的有余之病,还是亡血、亡津液的不足之病,其基本病理变化都是阴阳失和。
治疗无论何法,都要通过调和阴阳才能向愈。怎样调和呢?
《伤寒论》 《金匮要略》中以桂枝汤为基础,加减演变出近50个方,可以说均是这种调和的具体应用。
它们看似纷繁零散,而以阴阳、营卫、血气、津液一体的观点看,则如线贯珠,井然有序。如营卫不和于外,兼邪入经输阻滞津液运行用桂枝加葛根汤,兼阳气被遏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又如血气不和于内,用小建中汤温中健脾、调补血气,炙甘草汤生血之源、导血之流,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当归四逆汤养血通脉,薯蓣丸治阴阳气血诸不足等。
这类桂枝汤加减方证,无论属外证还是内证,其病机仍属营卫血气不和,它们仅是病理阶段、病位或兼证等的不同。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