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为什么不退出主科?说白了,英语要是退出主科,穷人家孩子往上爬的梯子可就真断了。你以为学英语是负担?其实它是公立教育给普通人留的最后一道公平门。 就说高考这事儿吧,语文数学拼的是天赋和积累,穷孩子很难短时间追上。但英语不一样,它是纯靠努力就能提分的科目。公立学校每周两三节英语课,虽然不多,但好歹能让农村孩子和城里娃站在同一起跑线。 要是英语退出主科,这部分资源一撤,穷孩子哪有钱去外面补?到时候英语就成了富人的专属技能,就像台湾推行双语政策后,私立学校的孩子英语越来越好,公立学校的孩子却连基本交流都困难,阶层差距直接拉大。 再往深了说,高学历这条路根本离不开英语。现在哪个硕博不看英文文献?就拿博士生来说,随便一个研究方向就得啃几百篇英文论文,像心理学、计算机这些前沿领域,90% 的核心成果都是英文发表的。 你让穷孩子靠翻译软件看文献?先不说翻译质量参差不齐,光是等翻译的时间就够人家发好几篇论文了。而且专业术语翻译错一个,整个研究方向都可能跑偏,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有人可能会说,大不了以后搞科研的人专门学英语,普通人不学。这想法太天真了。你以为科研是少数人的事?现在连种地都得看国际农业期刊,连开货车都得懂英文导航。 英语早就不是一门学科,而是参与现代社会竞争的基本工具。日本就是个例子,2000 年弱化英语教育后,整整一代人国际竞争力下降,企业全球化受阻,最后不得不花更大代价重启强化策略。 更关键的是,英语教育是公立系统里最能体现公平的部分。你看编程、艺术这些学科,穷人根本没条件从小接触。但英语不一样,课本、磁带、免费网课,这些资源穷孩子咬咬牙也能凑齐。 要是英语退出主科,这部分公共资源一撤,穷人孩子只能眼巴巴看着富人请外教、上国际学校,差距只会越拉越大。就像台湾的 “双语政策”,表面上是提升教育,实际上成了阶级固化的加速器,富人孩子双语流利,穷人孩子连中文都学不好。 所以说,英语不是该不该学的问题,而是怎么学的问题。现在的问题不是英语主科地位太高,而是教学方法太死板。 要是能把哑巴英语变成实用工具,让每个孩子都能真正用英语看世界、学知识,那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 毕竟,当一个社会连基本的语言通道都被阶层固化堵住时,谈什么梦想和未来,都是空话。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