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绽放的盛景里,恼人的飞絮却如同不速之客,搅扰着市民的生活。呼吸时鼻腔的刺痒、晾晒衣物上的絮团、因飞絮引发的火灾隐患……这些曾让市民头疼不已的问题,如今正随着我市一系列扎实有效的飞絮治理举措,逐步得到改善。
秉持着“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理念,我市全方位构建立体化飞絮治理体系,如今重点区域飞絮密度显著下降,市民满意度大幅提升。
清晨的街道上,雾炮车的轰鸣声打破宁静,细密的水雾如银纱般缓缓升腾,轻柔地笼罩树冠,这正是我市开展空中飞絮防控的日常景象。在飞絮高发期,我市城管部门迅速组建“空中作战队”,调度高压水车、雾炮车,采用循环喷淋战术,借助物理力量加速飞絮沉降。
地面防控同样火力全开。环卫工人化身“清絮先锋”,加密清扫频次。为防止落地飞絮“死灰复燃”,增湿作业全面升级,洒水车不间断穿梭于大街小巷,让地面始终保持湿润,如同给城市铺上一层“防潮毯”。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出动养护人员2540余人次、雾炮车等器械3360余台次,完成304万平方米喷淋覆盖,清扫道路里程长达7600余公里,这场规模宏大的“清絮行动”,让城市焕然一新。
飞絮治理,追根溯源是关键。早在飞絮季来临前,我市园林专家便开启“树木诊疗”行动,对全市树木进行“全身体检”,针对悬铃木、杨柳树这些“飞絮制造大户”,量身定制精准修剪方案。29430余株悬铃木、3550余株杨柳树经过专业“造型”,不仅树形更加挺拔美观,更从源头上大幅削减飞絮产生量。
科技赋能让源头治理如虎添翼。我市园林部门进一步扩大抑制剂施用范围,为10080余株杨柳雌株注入特制药剂,好似给树木戴上“防絮护盾”;对34150余株悬铃木实施抑制剂喷洒,从生长周期入手,精准阻断果球形成。这些绿色防控举措,如同给树木安装了“智能减絮系统”,不仅有效减少当季飞絮,更为来年治理打下坚实基础。
飞絮不仅影响生活品质,更暗藏安全隐患。为守护城市安全底线,我市多部门迅速集结,打响飞絮治理“协同战”。我市多部门对400余家重点场所展开“拉网式”排查,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提升处置能力,及时整改5处火灾隐患,妥善处置20起涉絮火灾,将安全风险遏制在萌芽阶段。
此外,我市对国省道、林地等区域的飞絮树种进行全面摸排,对G205、S227等路段行道树开展集中修剪。精准发布飞絮期天气预测,为公众防护、部门作业提供科学指引。
“出门佩戴口罩眼镜,做好皮肤防护”“室内使用空气净化器,减少飞絮入侵”……一条条实用的飞絮防护小贴士,通过官方媒体、社区公告等渠道飞入千家万户。据了解,我市累计发布飞絮预报、科普知识、防护指南等宣传内容50余篇,帮助市民正确认识飞絮,驱散不必要的恐慌与误解。
畅通的反馈渠道成为倾听民意的“快速通道”。市民通过热线电话、网络平台反映的107件“飞絮扰民”诉求,均在第一时间得到响应处理,办结率100%。此外,我市还开展22场次飞絮防火专项宣传活动,发放4600余份宣传资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普及防火知识,切实提升群众科学防护意识与安全防范能力。
“飞絮治理关乎民生幸福,容不得丝毫懈怠。”淄博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持续加码飞絮治理工作,不断优化物理防治与化学干预相结合的治理模式,紧盯重点区域、关键时段,以实实在在的治理成效,为市民打造更加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淄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许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