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奔赴的善良!安徽阜南,一小学生捡到手机后,主动去寻找失主归还,可当失主看到他时,却悉心的发现他的鞋子都紧了还再穿,便意识到这位同学家境可能不好,再联想到他的行为,内心就非常的感动,事后,特意带着新鞋和锦旗以及现金,去学校感谢他,网友:你送的不是锦旗和鞋子,而是良心! 傍晚的安徽阜南街头,一个男孩攥着一部手机,站在路灯下张望。 据浙江日报5月22日的报道,手机是他捡到的,屏幕亮起时,来电显示正是焦急的失主。男孩没多想,约好地点,一路小跑着送了过去。失主连声道谢,塞给他牛奶和零食,男孩却摇摇头,转身要走。 就在这时,失主注意到男孩走路的姿势有些别扭,左脚总是不自觉地歪向一侧。追问之下,男孩低头看了看脚上的旧球鞋,轻声说:鞋有点小,但还能穿。 这句话像一根细小的刺,轻轻扎在失主心里。他望着男孩的背影,忽然明白:这个孩子并非不懂鞋子挤脚的难受,而是习惯了忍耐。 几天后,男孩的教室门口出现了一面锦旗、一封手写信,还有一双崭新的运动鞋。失主特意找到学校,将这份心意郑重交到他手中。他说:善良不该被辜负,尤其是孩子的善良。 这个故事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双向的温暖。男孩的拾金不昧,是刻在骨子里的教养;失主的细心回馈,则是成年人对纯真善意的珍视。在这个习惯于各人自扫门前雪的时代,这样的互动显得尤为珍贵。 我们常抱怨社会冷漠,却很少追问自己是否曾为陌生人的善意驻足。 那个男孩或许从未想过回报,但失主用行动告诉他:你的好,有人记得。这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它让善良有了温度,让美德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真正的文明,不在于高楼大厦,而在于一双挤脚的旧鞋能被看见,一颗赤诚的心能被妥帖安放。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