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当年,身价40亿的张艺谋回到陕西老家,找到修自行车的残疾人弟弟,给了他三个选择:

当年,身价40亿的张艺谋回到陕西老家,找到修自行车的残疾人弟弟,给了他三个选择:去县城、去北京、去省城。可弟弟头也不抬说:“你赶紧走吧,别赶不上二路汽车!”

‍‌‌‌‌‍‌‌‌‍‌‌‌‍‌‌‌‍‌‌‌‌‌‍‌‌‌‌‌‍‌‌‌‌‍‌‌‌‌‌‌‍‌‌‌‌‍‌‌‌‌‌‍‌‌‌‌‌‍‌‌‌‌‌‌‍‌‌‌‌‌‌‍‌‌‌‌‍‌‌‌‌‌‍‌‌‌‍‌‌‌‌‍听见弟弟这回复,张艺谋一时语塞。   他终于功成名就,想要让家里人都过上好日子。   但是从眼下这种情况来看,两个弟弟似乎并不相信他现在已经能够养得起一家人 。   实际上,弟弟之所以拒绝,主要原因还是不想给哥哥增添负担。   毕竟他们都知道,这个家以前究竟是什么情况。   张艺谋的父亲叫做张秉均,母亲叫做张孝友。   这两人的出身虽说算不上名门望族,但多多少少也是有点门第。   张孝友的父亲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是一名税务员。   虽然官不大,但是赚的却不少。   而张秉均的大哥是黄埔军校第九期的学生,最高做到了参谋长的官职。   张秉均自己则是军中的军需官,也有过国民党军籍。   不过他倒是并没有跟大哥一样,一直混迹军界。   西安解放之后,他就离开了部队,在陕西省财政厅中当了会计。   在这里,他认识张孝友。   张孝友19岁,在玫瑰女中读书。   她的梦想就是等到高中毕业之后就考入大学深造。   虽说她家中也有这个能力供她读书,但是家里人却死活不同意,非要她早点结婚生孩子。   张孝友被逼无奈,直接对外放话:   “谁供得起我上大学,我就嫁给谁!”   这话一传十十传百,就传到了张秉均的耳朵里。   在朋友的介绍下,29岁的张秉均认识了19岁的张孝友。   别看年龄差这么多,但是张秉均可不是一个老古板。   他有着新思想和新观念,因此非常理解张孝友。   1950年,两人结为夫妻,并生下了第一个儿子,这就是张艺谋。   其实,外公一开始给张艺谋取的名字叫做“张诒谋”。   诒者,勋也,外公之所以起这个名字,就是希望他以后能够建功立业。   1951年,张孝友提出想上大学之后, 张秉均欣然同意。   第二年,她就考上了西安医科大学临床系。   在上学期间,张孝友怀了身孕。   为了生孩子,她不得不休学一段时间。   之前一直被寄养在她哥哥家的张艺谋也被接了回来。   一家几口人全靠张秉均一人的工资支撑,日子十分不富裕。   好在完成学业之后,张孝友就成为了皮肤科的一名医生,一个月的工资是59.5元。   当时张秉均已经去了农业局下属的一个学校工作,月薪六十多元。   这在平均工资为三十多元的那个年代,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水平。   一家人的日子这才有了改善。   之后,张艺谋又添了一个弟弟,叫做张启谋。   不幸的是,这两个弟弟一个是先天性高度近视,视力只有0.1。   另一个则因为三岁时的一场高烧,导致左耳失踪。   张艺谋是兄弟三人里唯一健康的一个。   文革期间,因为父亲和大伯有国民党军籍的原因,张艺谋一家人都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灾难不断向他们袭来,曾经的富裕日子也一去不复返。   为了几个孩子的生存,张秉均和张孝友甚至产生了离婚的想法。   虽说最后没有离成,但是这件事情依旧给张艺谋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他原本就内向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压抑、扭曲,即便是和家里人在一起都不愿意说话。   长大之后,两个弟弟靠着修车勉强维持生计,张艺谋则是走上了电影的道路。   这些年来,他给家里说自己的发展时,他们都以为他是为了不让他们担心而报喜不报忧。   因此,张艺谋多次想将他们接到北京住,他们都表示拒绝。   张艺谋只能亲自回家请他们。   虽说他已经成为了知名的导演,但是两个弟弟觉得自己过去就是给他添负担。   更何况他们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到大城市之后也会不适应。   张艺谋想着,既然不去北京,那去省城或者县城也好。   但是,两个弟弟依旧头也不抬地说道:   “你赶紧走吧,别赶不上二路汽车!”   张艺谋无奈,只能尊重他们。   不过,他会经常回来看他们,毕竟他也知道,在弟弟眼中,亲情远比金钱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