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聚焦“四高四争先”·一“县”观察丨新野 文旅融合锦上添“花”

县计县策

新野县立足资源禀赋,以“花”为媒,探索“赏花+”发展模式,通过农文旅深度融合,展现地方文化,培育特色品牌,着力打造以郁金香为主的“赏花经济”,形成了现象级文旅IP,走出了一条以生态“颜值”撬动经济“产值”的创新之路。

□本报记者孟向东司马连竹本报通讯员王凯

5月是芳菲遍野的季节,新野县白河滩湿地公园里的120万株郁金香竞相绽放,游客们穿梭于花海之间拍照打卡,定格美好的瞬间。不远处,“田园新野,花海寻梦”的标语格外醒目。

这场已持续10年的“赏花盛宴”,让新野从传统的平原农业县变身为网红打卡地,每年都会吸引来大量游客。

一朵花何以搅动一池春水?记者深入探访,解码新野“花经济”背后的发展逻辑。

新野是平原农业县,文旅资源较为匮乏。近年来,依托“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暨赏花旅游季系列活动”,该县以郁金香种植为突破口破局文旅短板,历经10余年持续深耕,累计引进百余个品种,建成了全省最大的郁金香观赏基地。

新野县坚持免门票优惠政策,达到了“景点引流,全域留客”的效果。今年4月份,新野县接待游客128.7万人次,旅游收入10.43亿元,马毛、新义、李记等10余家板面店累计接待顾客近80万人次,黄酒、臊子等特色产品供不应求,带动餐饮、住宿、交通等关联产业同比增长35%。

以打造郁金香节为起点,新野还推动桃花、梨花、菊花等四季花海布局,形成了“月月有花、全域留客”的旅游生态,推动文旅业态从单一花卉节庆向“赏花+文化+美食+生态”复合模式升级,发展空间从白河滩核心区辐射至周边9个乡镇,成为豫西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文旅活动品牌之一。

“赏花只是引子,文化才是留客的关键。”新野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罗现渠表示,通过“文化IP+场景营造”整合多种业态,创新设置拓印技艺、花草团扇制作等10余项亲子研学课程,结合国潮变装秀、汉服巡游等动态展演,构建了“可触可感可带走”的消费闭环。

在景区内,游客手持“通关文牒”“三国书签”等特色产品穿梭于“三国古战场”,体验投壶、拓印等传统技艺;非遗猴艺表演场场爆满,憨态可掬的“猴小创”玩偶成为爆款;板面摊位前,师傅现场摔面,引得游客排队品尝……

“为了这趟‘赏花游’我们做足了攻略,今天带孩子们来白河滩湿地公园看郁金香,顺便逛一逛非遗集市,有吃的喝的玩的,让孩子们了解一下新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觉得非常有意义。”外地游客乔子芸对记者说。

文化赋能不止于场景营造。新野将张飞板面、猴艺等非遗融入产业链,推出文创产品30余种。去年以来,该县累计举办特色展销活动3场,组织45家企业(商户)展示126类本土商品,线下参与4500余人次、线上传播超10万人次,带动特色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58%,从流量到实际消费的转化成效显著。

景区免费,但服务不能“免单”。该县通过强化全链条、高水平的服务保障,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服务配套和基础设施,着力构建安全有序、优质高效的文旅市场环境。

新野把“一碗板面”做成招牌,推动成立板面协会,制定标准化工艺,邀请央视《三餐四季》拍摄推广,“郁金香花海”“新野板面”等关键词全网曝光量突破5亿次,带动县域知名度跻身河南省文旅热搜榜前十。如今,“看花+吃面”成为游客游新野的标配。

“赏花经济是县域文旅融合发展的‘金钥匙’。”新野县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新野县将强化赏花经济示范引领作用,创新办好赏花旅游季品牌活动,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持续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