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一名男游客在饭店里点了半斤烧麦,结果端上来好几笼烧麦,男子和家人惊呆了。男子这才知道,原来店员说的一两,是指烧麦皮子的重量! 这事搁谁身上都得懵圈!咱平时买菜买肉都是论斤称,谁能想到烧麦还能搞出"烧麦皮子论两称"的操作?要我说这大哥真不算冤,换成我可能更惨——看着菜单上写着"烧麦一两8元",肯定想着来半斤也就40块钱,顶多二十来个,结果哗啦啦给你摞出四十个瓷实的大烧麦!
别以为这是店家存心坑人,人家还真没少劝。服务员说"二两足够吃",大哥非不信邪。这场景跟咱平时买衣服似的,导购说"这衣服显胖",你非得赌气说"我瘦我就要穿",结果穿上秒变米其林轮胎人。要怪就怪地域差异这玩意儿,跟南方朋友说"来碗面",人家端个小碗,北方人直接扛个脸盆出来!
现在网上吵得可热闹了。有老铁现身说法:"在呼和浩特吃烧麦,十个管饱,二十个扶墙,四十个得叫救护车!"也有人说店家不地道,明明能说清楚"一两皮子包八个",非要整得跟猜灯谜似的。要我看这事就跟吃重庆火锅似的,人家说微辣是外地人的重辣,地域特色总得交个学费。
最扎心的是烧麦现包不给退!大哥一家子硬着头皮往嘴里塞的场面,想想都腮帮子疼。这不就跟旅游时买特产似的,导游说"每人限购两盒",你非要扛一箱,结果发现这玩意齁甜齁咸根本咽不下去!
说到知情权这事真不是闹着玩的。前年我在青岛吃虾,菜单上写"38元",结账说是一只38,那才叫真坑人。相比之下烧麦店好歹明码标价,就是计量方式太魔幻。现在有些商家就爱玩文字游戏,把"小份"叫"精致装","大份"叫"超值装",跟玩密室逃脱似的得破解密码。
这事给大伙提了个醒:下馆子别光看价格,得问清楚计量方式!特别是到陌生城市,进店先观察本地人怎么点菜。就像在天津吃包子,人家论"两"卖,但六个包子算一两,你要是按北方大汉的食量点二斤,老板能直接把案板给你端上来!
有网友说得在理:"餐饮业该搞个全国计量标准!"现在各地都有自己的江湖规矩,重庆小面按"两"算其实是份量,新疆烤包子论"个"卖但个头赛馒头。要我说就该学学兰州拉面,明明白白写着"二细""韭叶",再配上实物图,谁来了都不会懵。 不过这事也有暖心后续。听说现在这家烧麦店在菜单上加粗标注"一两为皮重,约8个",还贴心建议"一人一两起,酌情添加"。要都这么整,哪还有冤大头事件?就跟吃自助餐似的,提前说清楚"剩菜超200克罚钱",大家都痛快。
这事说到底就是信息差闹的。现在有些老字号总觉得"我们的规矩天下皆知",其实年轻游客压根不懂行。就像去北京喝豆汁儿,老掌柜要是提前说句"这味像馊了的豆浆",保准能少挨好多差评!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