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的生活日常:古代官员的工资高吗?

东巷文化 2024-03-20 09:00:36

有人专门统计过,现代丈母娘挑女婿,最喜欢的职业依次是公务员、医生、教师,在古代,那可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踏入仕途,则就一步登天了,满腹经纶的才子们,做梦都想着能当上官老爷呢!

那么古代官员的工资高吗?

先秦时期

在先秦时期,当官的分两种人:一种是贵族老爷,他们靠着祖上传下来的爵位,地盘世世代代都是他们的,领的俸禄就是自家封地里产的粮食啊、财物什么的;另一种呢,就是非贵族出身的打工仔官员,这些人得靠给上级打工,挣点叫做“稍食”的工资,这工资多少得跟上司商量着来。

孔子他老人家周游列国的时候,跑到卫国那块儿,人家卫灵公就问他:“孔老弟你在鲁国那时候拿多少年薪?”孔子也不含糊,直接报了个数:“当年我在鲁国时候,一年能领六万斗粟米。”卫灵公一听,嘿,阔气得很,立马拍板说:“那行,到我这儿我也给你这么多!”这么一来,孔子到卫国也能继续吃香喝辣啦。

秦汉时期

秦朝统一六国后,朝廷直接任命官员,世袭领禄的制度算是凉凉了。后来到了汉朝,继续沿用这规矩,各级官员的工资——也就是俸禄,那是国家一手包办的。这汉代的官员等级划分,从最高的三公大佬到最基层的小吏,一共有十七级,人家管这个叫“秩次”。这个“秩”字,那可是代表了一种不能乱来的等级秩序,秩次高低就相当于现在说的行政级别大小。当时汉朝发工资,是按照这秩次来发粮食,有时还会掺点钱,而这粮食的计量单位就是“石”,所以描写汉朝的那些小说、剧本啥的,经常能看到说某个官员是几百石或者几千石的大佬,那就是在说他的官职大小呢。

汉朝那会儿,三公这职位,相当于现在的副国级大佬,年薪说是万石,但其实也就四千二百石,虚头巴脑的;郡守呢,大概就是省级干部那个级别,年薪标的是两千石,实际到手一千四百四十石。至于最基层的小公务员,一个月才十一石工资,折合下来每天就一斗二升,所以这些人被称为“斗食”官。瞧瞧,这最高和最低官员的工资差距,可是三十多倍啊!

那做官的这些收入,到底是高还是不高呢?据学者估计,汉朝三公级别的大官俸禄,相当于普通老百姓收入的四十七倍!就算是在官僚体系最底层、拿着“斗食”俸禄的小吏,收入也轻松超过平民一倍多。

对比现在来说,假如普通人一年能挣个10万,那么搁在汉朝,高级官员年薪大概能有470万,就算是基层公务员,也能拿到20万年薪,

由此可见,汉朝基层公务员的收入与今天差不多,但高级官员的收入可就很高了。当然,大家也都知道,当大官的也不指望这点工资收入,其它收入可能远比工资高。

汉朝高官还能获得名目众多的额外赏赐。东汉时期的皇帝在每年年底(腊月)会给予朝廷各级官吏丰厚的赏赐,这种赏赐被称作“腊赐”,它类似于今天的年终奖。根据记载,《汉官仪》中详细列举了不同级别官员所获得的“腊赐”内容和数量,包括大将军、三公等高级官员会得到大量的钱币、牛肉以及粳米等实物奖励,其价值往往相当于他们一年甚至更多的俸禄,足见当时“腊赐”的规模之大。

隋唐时期

隋朝时,官员的工资主要是按粮食算,级别老高的一品京官,年薪可是九百石粮食起跳,然后每降一个级别就少一百石,一直降到四品官是三百石。最低等的八品官能领到五十石。至于那些只挂个名头没实际职务的,还有九品以下的小官们,不好意思,俸禄是没有的。至于地方上的刺史、太守和县令这些父母官,他们的俸禄则是根据他们管的人家数来发的。

唐朝那会儿,官员们领的工资可是实打实的“俸禄”两件套,一边是真金白银加布匹,这就叫“俸”,另一边则是粮食供给,这就叫“禄”。除了这些现钱实物,朝廷还给每号官员分块地,叫做“职田”,这地儿他们能租出去收租子,算是一份额外收入。不过您可别以为唐朝当官就盆满钵满,实际上收入真心不高。有研究的大拿说过,哪怕你是个五品大员,搁现在差不多就是厅局级的干部了,收入也就跟汉朝的小科员半斤八两。何况那时候皇上一拍脑门要修个宫殿、打仗啥的,但凡缺银子,就克扣官员们的工资,那叫一个惨。

宋朝时期

宋朝当官的,工资待遇是出了名的高啊!他们拿的工资分两块:一块是基本工资,叫“本俸”,包括啥俸钱、禄粟这些;另一块呢,就是各种福利补贴,“添给”这个说法可谓贴切至极。就拿那个宰相、枢密使这些大人物来说吧,每个月光俸钱就有三百贯,要是按今天能买的东西折算,这可是相当于三十万大洋呐!除此之外,春秋两季还发绫罗绸缎和棉花,每月还有百石粮食,真是衣食无忧。

至于地方上那些县令级别的官员,月工资也有二十贯,粮食五石,还有茶汤钱、厨料、薪炭等等生活必需品全包了。这么一合计,朝廷里的大佬们每个月收入都能逼近百万级别,就连基层的小公务员也能拿到万元以上,搁在那时候,绝对是肥差一个! 更别提朝廷对官员们的生活那是照顾得无微不至,连仆人都给配齐了。最低级别的官员最少也能有个小厮伺候着,而到了宰相那种等级,一百个仆人不在话下,而且所有仆人的吃喝拉撒都由国家报销,这待遇你说牛不牛? 所以,宋朝官员的收入那是历朝历代数一数二的,连清代的大文豪赵翼都忍不住感叹:“宋朝俸禄之丰厚,简直让人惊叹!”

明清时期

明朝官员们说起来算是最惨的,他们的薪水可是出了名的低。当时朝廷官员分九品十八级,最顶级的一品大员,一个月朝廷也就发个八十七石大米;而排在末尾的九品芝麻官,每月到手也就五石米。 在那个普遍收入都不高的明朝,这数字听着还不赖,尤其对比一下江南地区一家子五口人一年才消耗掉五十五石米,一个九品小官一年六十石米的收入,够养活全家是没问题。

清朝的官员俸禄其实比明朝的还要少呢。清朝的一品总督一年的工资就是一百八十两银子和一百八十石禄米。按照康乾盛世那个时候的米价来算,这些工资大约能换成六万斤大米。再按照现在超市里散装大米大概四元一斤的价格来算,那清朝的一品总督一年的工资大概就是二十四万块钱。再往下算,七品的知县一年大概就是六万块钱。说实话,这个工资真的不高,因为这些工资还得包括手下没有编制的幕僚的工资,还有所有的办公费用。所以,清朝政府就允许地方的官员搞一些制度性的腐败来补贴,最典型的就是那个耗羡银制度。

所谓耗羡,其实就是清朝地方官在收税的时候,以各种损耗为借口多收的那部分钱。税收以粮食和银子为主。粮食霉变啊、虫啃啊、鼠咬啊等导致的损耗;银子收上来是零零碎碎的碎银子,地方官要把这些银子融化成官方规定的银锭,这过程中自然也会有损耗。这些损耗,自然是加派在了老百姓身上,所以收税的时候就会多收一些,这就是的耗羡银制度。

这个耗羡制度可不是清朝才有的,早在汉朝就有这一套了。清朝的耗羡一般是税额的10%,所以这就成了地方官们腐败的一个重要来源。

后来到了雍正皇帝的时候,他为了打击这种腐败,就把所有的耗羡收入都定为正税,全部上交给中央,同时给地方官员发放所谓的养廉银作为补贴。比如总督的养廉银就有一万六千两,算上他的工资,那转换成今天的收入至少也得有近千万了;地方知县的养廉银一千二百两,加上他的工资,那年收入也得有个八十万元左右。

所以说,那些清朝官员们的日子过得滋润着呢,基本工资只是个摆设而已!

欢迎关注,评论、转发,了解更多传统文化知识!

0 阅读:6

东巷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