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拳,就要把拳练透。习武,就要自强不息。没什么对不对,就问敢不敢。关键时刻,要有魄力成就自己。路难走,饭难吃,一代一代的人,也就这么过来了。练拳不苦,苦的是生活。
别荒废,给自己定个目标,到了,就再定一个。人,要不断攀升。拳,要不断锤炼。武术修炼,讲究"形神兼备"。许多人苦练多年却难有突破,往往是因为忽略了一个关键,后背。
真正的功夫不在花哨的招式里,而藏在你的脊梁之中。古人云:"胸要虚怀,背要常圆。"这句话道出了武术修炼的核心要义。后背在武术中被称为"劲海",是储存功力的地方。

一个真正的武者,可以瘦弱如竹,但必定有一张坚实的后背。隆背,武学术语。意为,背部隆起,圆满整实。为何要练成这样?就是要让身上的功劲,前柔后刚。前面多变,后面整实。能把后背练成一大块就厉害了。
这后背不是驼背,而是通过特定训练形成的"隆背"。隆背与驼背看似相似,实则天差地别。关键区别在于头的位置:头领得正,后背自然隆起;头前探,则成驼背。这就像撑伞,伞骨要正,伞面才能圆满展开。
要练就真正的隆背,需从站桩开始。立身中正,头如悬梁,这是基础。接着要打开肩胛骨,让后背像伞面一样撑开。具体要做到三点:

1. 横向开肋:让两侧肋骨如翅膀般展开
2. 纵向固架:头领脊柱,尾闾下沉
3. 丹田呼吸:前腹松柔,后背坚实
太极拳讲究"遇力即掤",这个"掤"劲的关键就在后背。少林心意把更是将隆背发挥到极致,每一式都要求背如大球,劲力浑圆。

武术很独特,东西都藏在后面,前身儿看似柔弱,后背则异常恐怖。中国传统文化讲究"藏",武术更是如此。玄武作为四象之首,其龟形正是隆背的象征。武者前身看似柔弱,后背却暗藏杀机,这正合"示弱藏强"的处世哲学。
易筋经中的"打躬式",少林心意把的发力,太极拳的掤劲,都离不开隆背的支撑。这不是简单的肌肉训练,而是整体劲力的整合。就像古建筑,外表朴素,内部结构却暗藏玄机。
真正的武者,身形讲究"前薄后厚,上窄下宽"。前面要像流水般柔顺,后面要如山岳般稳固。这种结构不仅符合力学原理,更暗合阴阳之道。

老话讲,胸要虚怀,背要常圆。太极拳的圆,在后面。太极拳的方,则在里面。过手之前,千万别被前脸儿欺骗了,高手都善藏,但唯一掩饰不住的就是后背。
他可以瘦似麻杆,但绝对会有一张异常坚实的后背,内家武学的功劲都蕴藏在后面,这个形儿,就是隆背,藏不住的,其它都可藏,唯独背不可藏。功夫不写在脸上,藏在后面。
动物在发起攻击前都会本能地弓背,这是自然赋予的智慧。人类虽已进化,但在发力原理上,仍要向动物学习。隆背练到极致,人就能恢复这种原始的本能力量。

隆背不是追求外形上的夸张隆起,而是追求劲力的浑圆完整。就像评价一把刀,不在其鞘之华美,而在其刃之锋利。武者之背,不在其形之壮,而在其劲之整。
练拳如参禅,形可学,劲难求。隆背之妙,在于将散乱之力整合为一,将局部之劲贯通全身。这不是朝夕之功,而是需要日积月累的沉淀。
武术修炼,说到底是一场与自己的较量。隆背不仅是一种身体训练,更是一种精神修炼。它要求武者既要有虚怀若谷的胸襟,又要有坚如磐石的脊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