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教育,信仰教育,是教师职业幸福的根本标志,也是实现育德功能重塑生命的根本保障。信仰生命与信仰知识有机统一于信仰教育。信仰教育塑造教育家,最充分地发掘教师的育人智慧,最深刻地影响生命发展,为师生创造最深刻的幸福体验。信仰教育不仅塑造学生优异个性和高尚道德,而且将知识探索与自我天赋探索有机结合,以至发现天赋,改变命运。多少孩子的科学天赋或艺术天赋,直至走出学校仍浑然不知,这是蒙昧教育。信仰教育彻底改变教育现状,让师生生活发出奇异色彩,畅享创造的喜悦。
1 教育是渐染人格。教师热爱孩子和知识,与孩子相处的分秒都在亲切生动地表达两种爱,享受影响生命的欢乐。教师是两种爱塑造的艺术典型,知识教育是孩子研读典型,接受渐染,重塑自我的历程。信仰生命是向孩子亲切示范,热爱自我是高贵情怀,是体验生命无限美好,是表达追求尊严和生命价值的神圣幸福。自信勇敢坚强勤奋正直以至叛逆等是教师形象的生动标签,融入举手投足,感染孩子,呼唤尊严觉醒。
信仰生命是对孩子最高的尊重,是启蒙孩子自爱,呼唤孩子尊严受创的痛楚,激励孩子追求尊严,发现生命无限美好,追求生命意义。信仰生命是向孩子表达热爱孩子的快乐,对问题孩子暖意融融的注视,无微不至的关怀,特别是对孩子不幸的怜悯之痛,无不在暗示孩子,爱才是快乐和幸福的真谛。
信仰知识是向孩子演绎知识的无限魅力,让古老的知识焕发青春活力,变得亲切友善,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信仰知识是塑造自我执着追求知识真理的崇高形象,为孩子探索知识展示光辉榜样。教师用全部生命诠释热爱知识的幸福,并用爱悄然渗透学生生命,昭示信仰知识的幸福。信仰知识的热情灌注于教育的每个举措,洋溢于教师的台词,演绎知识影响生命的幸福。
信仰知识也是创造知识,把自我人格融入知识,使知识着上自我个性的鲜明色彩,塑造生动亲切的创造者形象,让知识彰显文化魅力。热爱文学的教师最大可能地影响学生,让学生发现文学天赋;与文学隔膜的教师极难让学生发现文学天赋。热爱科学的教师为学生发现科学天赋提供最大可能,只为应试勤苦的教师极易埋没学生的科学天赋。教育是用两种热情感染生命,让生命醍醐灌顶,领悟爱即幸福的真谛。失去爱的交流和影响,哪还有教育?
2 教育是生长思想。信仰教育不是传授知识教条,更不是用教条禁锢生命,而是在爱的启蒙下唤醒干预世界的热情,培植思想的大树。教师信仰知识的根本特点是对学科拥有独立的思想体系,对知识有独特的诠释方式,带有鲜明的个性,是孩子探索知识的亲切榜样。孟子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作为结论的知识只有向技能和思想的方向演变,方能发展思维。如果技能训练培养模仿思维,那么思想实践培养创新思维。
思想是自我经验与知识融合或碰撞出的思维成果,跟教师一样,是自我对知识独有的诠释方式,标志创新精神及创新潜能。信仰知识是为孩子探索知识培育思想作导师,引导孩子成为探索知识的主人,向思想的方向发展知识。
信仰知识既是热爱又是观念,为孩子提供生动的创新知识的典范,为未来创新生活和创造事业打好精神和思维的底子。知识教育陷落于技能训练,孩子既没有对知识的信仰,也没有解释知识的独立思想,是沦入歧途。为什么技能杰出的孩子既不热爱知识又丢失思想?我们容易训练出高分,却极难培养信仰知识拥有思想追求崇高理想的生命。
思想是经验与知识交互作用而创造的思维成果,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忌讳因袭他人。只要从他人得来,就只有教条而没有思想。信仰生命即为思想诞生创设条件,忌讳用教条禁锢生命;信仰知识即用热爱启蒙生命,激发探索知识的热情。教师传递的知识信息并非课本里的知识,而是渗透经验的对知识独有的表达,是独立思想的典范,为孩子发展知识创造思想作亲切示范,怎么能把知识变成教条,进行说教呢?思想是知识土壤上培育的智慧之树,技能是反复训练形成的对定理的反应力,与智慧无缘。特别是文化学科,思想拥有极深厚的知识土壤,培育思想得天独厚。
3教育是发展文化人格。科学指认识自然的智慧,文化指认识自我的智慧。科学内蕴文化,特别是知识创造者拥有丰富生动的文化人格。文化学科更应培养认识自我的智慧,历史是培养治世做人的思想,文学是培养爱和思想的核心素养。
自我的经验世界是文化学科最宝贵的教材,为学习课本提供鲜明的参照体系,是思想生长的法宝。一切知识学习所以产生兴趣,爆发热情,就因为唤醒相关经验,激发探索动机。一切文化都解决两大核心问题——自我是谁,走向何方(即未来自我是谁),教育即指引孩子探索生命,回答两大问题。
个性和道德是中西文化两座高峰,个性是坚持自我与环境斗争积淀的品质,既包括勇敢坚强叛逆勤奋正直等人格品质,又包括批判思辨创新等思维品质,以自爱为核心素养;道德是牺牲自我成全环境积淀的品质,以他爱为核心素养:二者辩证统一为完美人格。
以爱为基础,发展为思想的底座,在思想的底座上塑造个性和道德并峙的品质丰碑,在两座丰碑上建造事业的尖塔,即塔碑式人才工程蓝图。自爱——思想——个性,他爱——思想——道德,形成文化人格的两道发展轨迹。
信仰生命即高度自觉地塑造两种品质,信仰知识即以知识为路径直抵品质高峰。科学和文化两类学科都向技能训练发展,势必抹杀知识的文化内涵,不仅不能发展文化人格,反而制造蒙昧。语文历史政治艺术等文化学科,根本使命在于培养认识自我的文化智慧,为塑造两种品质指明行动方向。科学课程必须发掘知识的文化内涵,启蒙探索科学的文化精神,培养思维个性,为天赋探索指明方向。
教育是播种信仰 信仰生命是为孩子播下信仰生命的种子,信仰知识是为孩子播下信仰知识的种子:教育是播种信仰。为信仰而生,是生命崇高的使命;丢失信仰即在黑暗中摸索。热爱自我并发展为信仰个性,热爱他人并发展为信仰道德;热爱知识并发展为信仰理想,热爱天赋并发展为信仰事业:是教育信仰神圣的使命。
信仰个性,信仰道德,信仰知识并将三者智慧地统一,聚焦生命于事业,为生命发展提供核心动力和方向指引。
信仰教育即培养信仰的大树。体验尊严即自爱,尊严是对自我价值的认定、维护和追求。尊严往往因自我价值被践踏而觉醒,尊严受创的敏感性标志自爱情商。信仰自爱即顽强追求生命价值,赢得尊严。无论是道德理想、个性理想或知识理想的实现,都体验到热爱自我的莫大幸福。
只有把追求生命价值作为使命,不断超越自我,实现社会价值,自爱的信仰大树方挺立于精神的蓝天。只有执着追求崇高的道德理想,追求牺牲自我服务他人的幸福,他爱的信仰之塔才伫立于生命大地。只有把两种信仰聚焦于事业理想,三者有机统一,用整个生命去追求,生命信仰才最终树立。
以自爱为根基,自信、勇敢、坚强、叛逆、正直等个性品质即长成信仰的参天大树。以亲情友情为根基,发展为对邻里家乡祖国的热爱,以至对生命的博爱,道德信仰即长成参天大树。二者最终聚焦于事业,让使命精彩绽放,收获幸福人生。
5 教育是探索天赋 如果以培养认识自我的文化智慧作为教育使命,知识教育就不是为了应试,而是探索自我人格和思维天赋的有效途径。文化学科是直接探索两种(科学和艺术)天赋的重要途径,培养认识自我的能力。自爱的敏感性(主要指尊严受创的敏感性)、他爱的敏感性(主要指怜悯的敏感性)及对消极情绪的控制力三者有机统一为情商标志。
文科必须开发情商,探索自我人格天赋。如果文科知识远离自我经验,蜕变为跟理科相似的技能训练,教育就走向歧途。如果孩子学了十二年语文,没有自觉开发情商,对情商天赋一无所知,语文教育如何发展生命?不仅如此,文科教育还得唤醒孩子的整个经验世界,特别是凝聚经验的习惯系统,探索人格天赋,比如,胆小软弱顺从懒惰等文化习性,从而确立与之对立的个性理想,与习惯顽强斗争,重塑生命。知识的本质是经验的明镜,为寻觅自我提供鲜明的参照,知识才进入探索天赋的深度。
与此同时,文科也是探索自我思维天赋的重要途径。与情商相关的想象艺术天赋,与思想相关的抽象思维天赋,在语文里得到鲜明反映。如果想象和情商在读写实践中表现突出,那就有力标志艺术天赋;如果思想特别是批判思想在读写实践中彰显优异,那就有力标志创新思维天赋。学科天赋创新天赋的发现是认识自我的伟大发现,必将改变生命运行方向 ,为事业理想探索指明方向。
科学学科必须以学科特有的思维规律引导孩子实践,在典范的学科思维训练中寻觅自我科学天赋。技能思维是运用知识的思维方式,不是典范的科学思维,因为科学探索必需创新思维,而技能思维是模仿思维。定理诞生的思维历程是科学思维的典范,而定理创造者的人格魅力往往解开创造的精神密码,这才是知识探索最重要的范畴,启蒙科学精神,发展科学思维。令人担忧的是,纵然有科学天赋,师生却浑然不觉,知识只体现考试意义,既不信仰知识,又没有天赋探索的自觉意识。不可思议的现实是,科学知识不仅不能启蒙科学精神,反而制造科学蒙昧。
只有信仰知识热爱知识,自觉以知识路径探索自我人格和思维天赋,教育才实现发展生命的功能。如果孩子天赋懦弱,教育者却浑然不知;如果孩子有文学天赋,教育者全然不晓,教育就蜕变为考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