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如何判断领导的格局?看对待功臣的态度,这一点就够了

佳丽说历史 2023-12-27 19:01:13

同样是流言,对待功臣的态度,就是一个领导的格局!

《资治通鉴》中,有一段乐毅的故事,乐毅率领燕国大军讨伐齐国,打得齐国只剩下两座城池,乐毅却放缓了攻打的节奏,想彻底征服齐国,把齐国变成燕国的郡县。

但是,远在千里之外,有人开始在燕昭王跟前说乐毅的坏话了,“大王,乐毅攻打齐国,不到6个月就拿下来70多个城池,现在只剩下两个小城,却用了三年多了,他不是有什么别的心思吧?乐毅之所以没有称王,是想借助咱们燕军的威力,彻底征服齐国。还有就是乐毅的妻子儿女都在燕国,所以,他没有轻举妄动。但是,齐国美女多的是,说不定哪天乐毅就忘了燕国这边的妻子。大王您要早做打算呀!”

打算个锤子,这种背后说人坏话的小人,真是可气!表面上为你好,满肚子的坏水。

如果你是燕昭王,你会怎么处理这个问题?

燕昭王却没有处理乐毅的问题,而是把提出这个问题的小人给当众处理掉了,还赐给乐毅妻子王后的服饰,乐毅儿子王子的服饰,让宰相带兵护送乐毅一家去齐国跟乐毅团聚。

燕昭王的手段可以说是非常高明的,他最终通过处理这个小人,安抚了乐毅,继续他和乐毅商定的灭齐大业。

但是,好景不长,燕昭王一段时间之后病逝了,这也给乐毅伐齐带来了负面效果。

新上任的燕王燕惠王,当太子的时候,就对乐毅不感冒。接着,即墨守将田单在燕国四处传播谣言,说乐毅准备要自立为齐王,说乐毅跟新燕王两个人之间早有龌龊,所以,乐毅也不会把齐国打下来,怕新燕王过河拆桥。

这导致了燕惠王心里有了钉子,琢磨着不能任由乐毅这么折腾下去了,于是派大将骑劫去齐国,接替乐毅的位置,让乐毅回国述职。

很显然,乐毅回去肯定没有好果子吃,没准还要被追责。乐毅并没有回燕国,毕竟,回去的话,后果难料呀,他直接跑到了赵国。

到了赵国之后,赵王赵何热情接待了乐毅,并且给乐毅封了一块地,就在观津这个地方,大概就相当于现在的河北衡水武邑县一带。

这就是燕昭王和燕惠王这父子两代燕王,对待功臣乐毅的不同态度,燕惠王对待功臣的态度,还不如一个外人赵王。

最终的结果令人唏嘘,燕昭王和乐毅筹谋多年的伐齐大业,毁于一旦。

骑劫带领燕国的军队,在齐国大败,骑劫在混乱中被杀死。这场战争最终虎头蛇尾,燕国军队又退回了燕国。

燕惠王听说乐毅到了赵国,赶忙派出使者去见乐毅,上来就是一顿质问:“我让你回国,你怎么到赵国了?你这么做,对得起老燕王吗?”

这就是典型的倒打一耙,他自己对不起人家在先,还反过来指责人家。这心胸,这格局,一看就是干不成大事的!

(想出书,来找我↑↑↑)

燕昭王和燕惠王两代燕王对乐毅这个功臣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出来,做大事的领导,是有胸怀的,是有手腕的,知道该团结谁,知道该维护谁,知道如何对待功臣,能够稳妥地处理人的问题以及小人带来的一些问题,但是,燕惠王明显经验不足,手段不高,心胸较窄,任人唯亲,不懂用人,偏听偏信。碰到燕惠王这样的领导,最好离他远一点,不然可能辛苦一场,不仅无功反而有过。这样的领导,成事他不行,败事第一名呀!你觉得是这样吗?

更多《资治通鉴》解读内容,欢迎订阅我的专栏,为你解读《资治通鉴》中的领导智慧和成事之道。

煮酒论英雄,读史通谋略。

关注我,每天为你分享读史感悟。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