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波浪劲真能穿膝?传统武术的根基奥秘,许多的习武者都练错了!

"欲练武,先正心;欲正身,先立规矩。"武术的真谛不在招式花哨,而在筋骨与心性的双重锤炼。古人云"

"欲练武,先正心;欲正身,先立规矩。"武术的真谛不在招式花哨,而在筋骨与心性的双重锤炼。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修身之始,恰在于以规矩铸就身心合一。

武术的根基,便是这"规矩"二字,它如鼎炉,炼化刚强人心;如大伞,撑起武者脊梁。若不能先成就自己,谈何助人?

放浪形骸也好,中规中矩也罢,都是先立规矩。立身,而后入手调心。练武如是,没有规矩,出不来东西。先别说帮谁成就。人,要先成就自己。没实力,帮不了人。

修身,习武,练心,就是在帮自己。想当一把遮风挡雨的大伞,首先自己要撑的开。正所谓,人心似铁,功法如炉。善化不足,恶化有余。人心刚强,冥顽不灵。规矩,就是练功的鼎炉。

传统武术与异域拳术的最大区别,在于对"根"的执着。他国拳术追求速度与力量,中国武术却讲究"落地生根"。无根之木,风摧即倒;无根之拳,不过浮萍。

芦芽穿膝,即运劲过膝,道家武学术语。比喻练拳要运劲下行。所谓"芦芽穿膝",正是道家武学中运劲下行的至高境界。《金关玉锁诀》言:"意守丹田,暖气生腾,运劲穿膝,立地生根。"

这看似玄妙的术语,实则是劲路贯通的关键,劲若不能如芦芽破土般细韧下行,便如大厦无基,终是虚浮。武术的劲路千变万化,但核心只有一条:从脚底生根,过膝穿脊,通达全身。

初习者常犯的毛病,便是劲浮于上,双腿如踩棉絮。而真正的武者,需将劲力炼得如虫行针穿,细而不弱,韧而不僵。

这其中的关隘,全在"波浪劲"的运用:以头领颈,以肩催臂,以腰脊为轴,命门如泵,将内劲层层传导至涌泉,再返行而上。初时劲路粗犷如洪水,久练方得芦芽穿膝之精微。

"气沉丹田"四字,世人常挂嘴边,却少有人知其真义。丹田非虚幻概念,而是人体中段的枢纽,承上启下,如引擎之于车辆。站桩为何?练的正是丹田开合。

不会用丹田,武术便如无油之车,空有框架。丹田一紧,劲力凝整;丹田一松,劲路活泛。松紧交替间,方显武者功力。

如何使用丹田?就是开合。收紧与放松丹田,是基础功夫。不能调动丹田做功,一切武学皆成虚幻。波浪劲是传导方式,丹田是发动机。丹田也叫闸口,主劲路开关。

丹田紧收合住,内劲停止下行,此时出整劲;丹田放松打开,内劲顺遂下行,此时出活劲。不能一味地紧或松,要松紧,紧松,调配着来。学会使用丹田,运劲过膝即可完成,芦芽穿膝就会练成。

许多习武者苦练多年仍不得要领,问题往往出在丹田僵死——或一味紧绷如铁板,或松散如败絮。真正的"芦芽穿膝",需丹田如波浪般起伏,将劲力细腻地输注膝下,再借大地反冲之力贯涌全身。

此中精妙,恰似"韧针穿帛,不破其纹"。道家有"百日筑基"之说,绝非虚言。所谓筑基,便是以意守丹田、镇固命门为始,培养元气,打通劲路。

现代人求快,恨不得三日成拳,却不知武术是"慢工出细活"的学问。芦芽穿膝的高阶表现,正是筑基功成的标志——它意味着劲路已去粗取精,如老树盘根,风雨难撼。

武术的本质,是一门"动态内学"。它不追求肌肉贲张,而讲究"局部修炼,整体贯通"。从丹田催动到涌泉生根,从命门涌动到脊柱如龙,每一处细节都是整体的一部分。

若只学招式不练内劲,便是舍本逐末。武学如参禅,不在口舌之争,而在脚下生根。人心似铁,功法如炉;规矩既立,大道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