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次关于豆橛子的推文发出后,小农在后台收到了网友朋友的提问:“豆橛子”吃了很多年,科普也看了,但一到菜市场就被卖菜的大爷“说懵圈了”!下图中这几种豇豆,到底啥区别呀?!
图源丨bilibili:一个卖土豆的胖子
今天小农继续邀请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的
刘志远研究员,
来跟大家聊聊豆类蔬菜。
刘志远研究员告诉小农,上图的这几种其实都是豇豆,东北地区也俗称长豆角,应该是不同的豇豆品种。市场上豇豆的荚色有深绿、绿、浅绿、白绿、紫红等多种。图中左边这个是摘的较嫩的,颜色属于深绿色豇豆品种,右边的稍微老点,属于白绿色豇豆品种。
小伙伴们,这下懂了啵?
言归正传,咱们继续今天的话题!
四季豆为何能“一吃吃四季”?
其实,
这跟它们的生长特性和种植习性有关。
一、生长特性
多次收获:四季豆是一种生长旺盛的蔬菜,其开花结荚时间长,一次种植可以收获多次。这意味着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四季豆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内持续产出,为种植者带来多次收获的机会。季节适应性:四季豆对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适应性较强,只要满足其生长所需的温度、水分和养分等条件,就可以在不同的季节进行种植和收获。目前,豆角类蔬菜在我国南北方普遍都有栽培,像四季豆喜温但不耐高温,主产区主要是在东北、华北和西南等地;豇豆喜温耐热,在华北、长江流域以及海南等地都广泛种植。二、种植习性
种植周期短:四季豆的生长期相对较短,从播种到收获一般需要50-70天的时间。这使得种植者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回报,并且有机会在同一地块上进行多次种植和收获。多次种植:由于四季豆的生长期短且对季节适应性强,种植者可以在一年内多次种植四季豆。这种多次种植和收获的模式进一步强化了“四季豆”这一名称的含义。四季豆在南北方露地普遍为春、秋两季栽培,高寒地区可进行夏季露地栽培。但在保护设施下四季豆也可进行春提早、秋延后和冬季栽培,实现一年四季种植。在不同地区,豆类蔬菜也形成了许多独特的饮食习惯。
例如,东北地区爱吃油豆角,经常用来炖菜;四川、重庆等地喜好辛辣口味,因此用作干煸四季豆。
但是在烹饪的时候,许多朋友们都说,豆角类蔬菜一定要烹饪熟透才能使用,否则会有中毒的风险,这“毒”究竟指的是什么呢?所有的豆角类蔬菜都有毒吗?
三、豆角为何“有毒”
专家告诉小农,豆类蔬菜引起食物中毒主要是含有植物凝集素和皂苷两种毒性物质,菜豆、扁豆中含量都比较高,食用时一定要充分加热炖熟才可食用。但豇豆、豌豆中没有凝集素、皂苷等有毒物质,一般焯水后凉拌不会引起中毒。
植物凝集素会影响了人体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干扰其正常的新陈代谢,严重时导致食物中毒。但这些物质都具有热不稳定性,充分加热会分解,8-10分钟后,植物凝集素的含量几乎降为了0,可以放心使用。
四、豆类蔬菜的食用建议
1. 菜豆与扁豆:
毒性物质:主要含有植物凝集素和皂苷,这些物质对人体具有毒性,可能引发食物中毒。食用建议:在食用前必须充分加热炖熟,以确保这些毒性物质被有效分解。加热时间建议达到8-10分钟,此时植物凝集素的含量将显著降低至安全水平。2. 豇豆与豌豆:
毒性物质:与菜豆、扁豆不同,豇豆和豌豆中不含有显著的植物凝集素和皂苷等有毒物质。食用方式:这类豆类在焯水后凉拌食用通常是安全的,不会引起中毒。那么,
不同颜色的菜豆,
营养成分有区别吗?
菜豆的颜色主要为绿、红、黄为主色,以及不同颜色深浅上存在差异。黄色的菜豆含有的类胡萝卜素更高,红色的嫩荚主要是因为含有更高的花青素成分。
不过要问:谁是“最好吃”的四季豆?
那小农还是要介绍一下
专家团队选育的这些品种了!
01
“中蔬绿旺架豆”
“中蔬绿旺架豆”为扁荚品种,植株蔓生,生长势强,甩蔓早,花白色,青荚绿色,扁条形。
适于露地、保护地栽培,南北方均可种植。北京地区春露地4月15日~25日播种。
在适宜种植地区与种植季节,该品种表现早熟,丰产,商品性佳。
02
“中蔬丰旺架豆”
“中蔬丰旺架豆”为厚荚品种,植株蔓生,花白色,嫩荚绿色,扁圆形,荚长20~550px。嫩荚纤维少、品质优,商品性好。
适于华北、东北、西北、华南地区春秋露地及冬保护地栽培。
适应性:在适宜种植地区早熟,丰产,连续座荚性强。
03
“超长四季豆”
“超长四季豆”为圆棍荚品种,植株蔓生,生长势强,分枝较多,花冠白色,嫩荚长圆条形,稍扭曲,浅绿色,横断面近圆形。
适于华北、东北、西北、西南等地种植,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1981年自法国引进经试种选出的品种,至今仍是生产上的主栽品种之一。
质优为“超长四季豆”的突出特点,当嫩荚商品成熟过后,荚色开始转黄进入种子成熟期时,荚壁中口感仍无纤维。耐热、抗病毒是该品种的另一特点,生长后期枝叶绿、不早衰。
04
“白圆龙”
蔓生,嫩荚直圆棍形,白绿色,为老来少或白不老类型,荚长约20cm,口感品质及商品性均好,中早熟,从播种至采收嫩荚67天左右。
四季豆,
你更喜欢怎么吃?
本期科学审核: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刘志远研究员
通讯员:陈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