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前几天娃感冒后出现耳朵痛咋回事啊?”
“大夫,最近发现我要很大声叫孩子她才回应咋回事啊?”
“大夫,娃前段时间鼻炎犯了,怎么最近耳朵也说闷闷的了?”
……
常常有家长因以上困扰前来耳鼻喉科就诊,多数是门诊常见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我们一起来看看常见原因及表现吧。
01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以耳闷堵感为主要症状。常伴有不同程度听力下降、耳鸣、自听增强,亦可听力正常。检查时常发现鼓膜完整,透过鼓膜可见到液平面或液气泡,常呈琥珀色,如图:
02为什么儿童容易得分泌性中耳炎?
提到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就必须说到咽鼓管,咽鼓管是一条连接鼻腔和耳朵的通道,它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保持中耳内、外气压的平衡。儿童咽鼓管在生理上具有管腔短、位置平、内径宽的特点,小儿咽部感染易经此管侵入中耳,因此儿童罹患分泌性中耳炎概率较高。
03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发生高危因素有哪些?
上呼吸道感染、鼻炎、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急性中耳炎等容易引发此疾病;有时外界因素譬如跳水、潜水、乘坐飞机、过隧道因压力急速改变导致咽鼓管口不能正常开放而引发此病。
04常见症状有哪些?
耳闭塞、闷胀感:耳内闭塞、闷胀,可因儿童认知有限表述不清导致延误病情。
耳鸣:部分患者有耳鸣,当头部运动、打呵欠或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
听力下降:婴幼儿可表现为抓耳,儿童大多数表现为对别人呼唤不予理睬,看电视调大声量,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
耳痛:鼓膜充血伴有急性感染时耳痛,小儿常在夜间发作,哭闹不已,次晨耳痛减轻。
05分泌性中耳炎不治疗可以吗?
不可以。分泌性中耳炎可发展为粘连性中耳炎、鼓室硬化症等,若出现不适一定要及时就医。
06治疗方法有哪些?
有明确病因积极祛除病因。因感染导致则积极抗感染,因鼻炎、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扁桃体肥大则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对于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可在专业耳鼻喉医师评估后行鼓膜穿刺/切开术或鼓室置管术引流。
07分泌性中耳炎预后如何?
大多数预后良好,大部分情况下不影响远期听力,但需要注意观察和遵医嘱复诊,以免长时间的鼓膜内陷、粘连引起中耳疾病而损及听力。
08平时应该怎么做?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合理膳食,少食甜食或生冷食物,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如有反复发作的鼻炎、扁桃体炎等情况,特别是伴有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的患者,则需针对性治疗。
保护儿童听力,从小做起
耳朵的疾病没有明显的年龄界限,在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的患者中,最小的是几个月的婴儿,最大的为八十多岁的老人。许多耳疾是可以预防的,小小耳朵作用大,我们从小爱护它。
孕期保护
怀孕初期的3个月,是胎儿生长的关键时期,许多病毒感染都会导致宝宝的听力损伤。如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母体感染风疹病毒,能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风疹病毒侵犯耳蜗会导致先天性耳聋。孕期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也可致胎儿感音神经性耳聋。
孕期一旦感染要及时进行合理的治疗,用药时选用安全有效的品种,禁用耳毒性药物。为了避免影响听力,所以要在宝宝出生前就阻断这些危险因素。
婴幼儿期保护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良好的听力对孩子来说是极为重要。孩子1~3岁是学说话的黄金时期,前提条件是良好的听力,孩子只有先“听到”别人说话才能模仿说话。听力轻度异常的孩子也常常会导致吐字不清、反应迟钝等现象。中耳炎是导致儿童耳聋的最大杀手,所以首先要防止耳朵发炎。
首先,给婴儿哺乳时避免躺着喂奶,应把婴儿抱起来,取半卧位哺乳。如果母乳过于充足、压力过大,可按住乳房控制奶量,以免婴儿来不及吞咽而误入耳咽管。用奶瓶喂奶时,奶瓶不宜举得太高,奶嘴孔也不宜太大,吃完奶把孩子抱起来轻轻拍背,使胃里的空气及时排出,孩子睡觉时尽量头偏向一侧,避免吐奶。
此外,在给孩子淋浴或带孩子游泳时,注意不要让污水进入耳道内;如果不慎有水进入耳朵,把头偏向该侧、轻拉耳廓让水流出。
再者,防止其他疾病影响听力。耳鼻咽喉是相通的,所以耳朵还常常受到“左邻右舍”的影响。如鼻子和咽喉的疾病,包括感冒、鼻炎、鼻窦炎、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等,常会并发中耳炎,所以为了保护耳朵的健康,及时治疗这些疾病。
儿童期保护
儿童期孩子活泼好动,安全意识差,但对于外界环境的危险因素缺乏认识,因此,保护听力注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预防感染
如发现孩子有耳痛、耳流脓、耳部瘙痒,拍耳抓耳,说话声音变大等情况,应尽早到医院就诊;教会孩子正确的擤鼻涕方法,避免吸鼻或用力擤鼻。
2、避免意外伤害耳朵
家长及孩子都不要随意使用发夹、耳勺、棉签等给孩子掏耳朵,易造成鼓膜穿孔,引起听力损伤。教育孩子耳朵的作用和生理功能,耳道内耵聍大部分可以自行排出的,若耳朵有闷堵、疼痛、瘙痒等不适,应到医院就诊,不能自行随意掏耳朵。
有的孩子玩耍时将一些东西如豆类、电池、小珠子、坚果等塞入耳内,家长切记不可随意用工具掏取,最好去医院请专业的医生取出异物,以免造成进一步伤害。并告诉孩子耳朵里塞异物可能造成的危害。
3、避免噪声创伤
噪声是杂乱无章刺耳的声音。儿童更多机会暴露在过度噪音之中而不自觉,如电子游乐场、KTV及过大的声音如燃放鞭炮等噪音环境中,孩子听觉器官发育尚未完善,在此环境下会导致内耳的微细血管痉挛,供血减少,从而使听力下降,甚至造成噪声性耳聋。家长应尽量少带去噪音较大的场所,远离噪音环境。
有些孩子学习、娱乐时戴耳机音量过大,时间一长就很容易导致听力受损,一旦发现应当加以制止。如果使用随身听,掌握“60-60-60”原则,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60%,连续听的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外界声音最好不超过60分贝。
4、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
耳毒性药物容易损害听神经,从而导致听力下降。孩子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常常易感冒发烧等,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用药安全。常用的有氨基甙类抗生素、抗肿瘤药、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抗疟药、利尿剂等。其中氨基甙类抗生素的耳毒性最为常见且危害最大。药物性耳聋重在预防,应严格遵循耳毒性药物的适应证,避免耳毒性药物的联合使用。在应用耳毒性药物时,需定期复查听力,一旦病情许可,应立即停药。如果病情特殊必须使用这些药物,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听力损害。
爱耳,从日常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