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上旬,湛江遂溪城内市场海鱼记录第三集,本地人喜爱的小海鱼,逐一介绍。
1、【以鸡为名的鱼】三线矶鲈,俗名:黄鸡、鸡鱼。它的食味广泛好评,故以鸡名之。我第一次在市场见到实物,查了原来分布海域为台湾海峡以北,粤东海域也常见。看新鲜度,这条可能是外来货。烹调建议:各种做法皆可,刺身和清蒸都好。
2、【红杉鱼和瓜衫】金线鱼,俗名:(长尾)红杉鱼,日本金线鱼,俗名瓜衫。常见还有黄肚红杉鱼(深海金线鱼)。三者以长尾食味最佳,瓜衫最差。但瓜衫沿海常见,市场多最为新鲜个体。烹调建议:清蒸、干煎、轻煮。
3、【以鸡为名剥皮鱼】长尾大眼鲷,广东俗名大眼鸡。它肉质结实可口,一般新鲜度有限,做咸鱼很好吃。皮鳞厚硬需剥除,熟后易去除。烹调建议:都可,盐焗、鱼饭更适合。
4、【湛江至爱金头黄】广东人叫黄鱼的,一般指鰶属和海鰶属某几种,珠三角河口以花鰶为首,味道偏淡,粤西海边就斑鰶为主,鱼味很浓。很多朋友不理解为什么命名为“黄”鱼,看这金头黄(斑鰶)的体色就明白了。烹调建议:鲜美细嫩但刺多,干煎极香、油炸、煎焖。
5、【金鼓银鼓风味近】金鼓鱼(金钱鱼)和银鼓鱼(多纹钱蝶鱼),都是金线鱼科,风味接近,也都是观赏鱼种。金鼓肥美甘苦,很多人喜欢其风味独特。野生银鼓说是风味与金鼓接近,但不算苦。我吃过可能是养殖的,风味一般。烹调建议:清蒸、煮汤等。
6、【冬泥鯭超肥厚】泥鯭(褐篮子鱼)大家很熟悉,一般养殖的比野生肥美,价格也更高。但冬天的野生泥鯭,超级肥美,肉很厚,推荐多买多吃。烹调建议:做法多,陈皮蒸、干煎、滚汤、煮粥、盐水煲等。
7、【巴浪肥润抵食】巴浪鱼(蓝圆鰺)价廉物美,在湛江市场不算多,但冬天的状态也极好,可以多买多吃。烹调建议:油盐蒸、鱼饭、冬菜煮等。
8、【石鲈新鲜肉粗】市场很多银石鲈,俗名:头鲈,狗鲈。26元一斤。它常见,但口感粗,清蒸很明显,鱼味尚可。烹调建议:油焗、干煎、滚汤。
9、【大鳞钉公宜制干】鯻,俗名:大鳞钉公、甘草。它不如细鳞钉公(细鳞鯻)好吃,但肥美量多,规格也大,在市场看到很多它制作的咸鱼干,食味不错。
10、【角鱼肉少味淡】绿鳍鱼,俗名:角鱼或花角鱼。活鱼胸鳍展开很美,但它头大肉少,鱼味淡,不上档次。烹调建议:刺身、豆酱煮、咸鱼干。
11、【真骨鳝多刺难顶】食蟹豆齿鳗,俗名:骨鳝、藤鳝、土龙。正土龙是杂食豆齿鳗,它是副土龙,可能是因为骨刺更多,很难烹调食用。两者很像,鉴别要点是背鳍的起点不同,杂食背鳍起点在胸鳍中央上方;食蟹背鳍起点在胸鳍之后。烹调建议:炖药膳汤。
12、【粗鳞龙脷肉也粗】大鳞舌鳎,俗名:粗鳞龙脷。它在海边很多,价格也低。但肉粗霉,不如其他细鳞舌鳎,但也不错,身薄,淡晒鱼干尤其好。烹调建议:干煎、清蒸、淡晒鱼干。
13、【地宝鱼更多晒干】某斑鲆,俗名:地宝、地鱼、左口。是云吞面汤底食材“大地鱼干”的原料之一,鲜吃嫩滑,食味接近龙脷,不过用于制干更多。烹调建议:清蒸。
14、【青鳞仔做鱼露好】某小沙丁鱼,俗名:青鳞仔。这个鱼在海边非常多,但不好吃的,肉薄骨多。大的勉强,小的多数做鱼粉,但它比较适合制作鱼露和腌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