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在中国树大根深,酒被视为是礼节的一环,是联结人情世故的润滑剂。更有不少文人雅士赋予它以神圣的地位,认为饮酒能够忘却人间疾苦,给自己的创作赋予诗意。
而在美食的世界里,美酒还常常被认为是顶级佳肴的绝配。人们乐此不疲地谈论着酒的色泽、香味、口感、尾韵。
据《中国酒史》记载,酒最早在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已出现,而最早的葡萄酒则出现在公元前6000年左右的伊朗。
这也说明,人类与酒的历史已经有几千年的渊源。虽然酒在我们的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在面对酒精可能带来的健康问题时,我们还是需要有一颗理性的心,科学地对待饮酒这个问题。
近期发布在《柳叶刀》上的一个新研究,用新的数据为我们敲响了一记警钟,也许品尝美酒未必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具有愉悦心情、强身健体的作用。
这项涉及74万患者的研究发现,每天哪怕只沾一点酒,就可能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在柳叶刀的《肿瘤学》的子刊中,对2020年全球的癌症病例进行了分析,其中由于饮酒直接导致的癌症患者人数为74万多人,并且其中大量饮酒与适度饮酒的危害程度也不同。
对此,你可能会说,这是外国的研究,中国的酒或许不会引起这么严重的后果。
这其实代表了我们对酒的认识的矛盾和困惑。一方面,中国自古就有“酒能养人”的谚语。
但另一方面,我们又有“好酒贪杯误事多,贫贱老病都因酒”的警句,并且在生活中确实能看到因长期喝酒导致肝硬化、胃病、猝死等一系列健康问题的报道。
然而,“适量”这两个字,似乎成了很多人心中的保护符,认为只要喝酒控制住量,并不会带来太大的健康风险。
但,《柳叶刀》的这项新研究,却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问题。
这是因为,在统计中,数据提示,46.7%的患者因大量饮酒(>60克/天)导致癌症,39.4%的患者是因中量饮酒(20-60克/天),更有大约14%的患者是由于少量饮酒(<20克/天)致癌。
这个结果揭示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即使是小酌怡情,也不能掉以轻心。
因为,不论是大量还是少量,酒精摄入体内后,都会带来一系列的生理反应,而这些反应可能会导致癌症的发生。
一、少量饮酒也可能增加患癌症的风险,这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酒精如何在体内代谢。
当我们喝酒后,大约20%的酒精会立即通过胃壁进入血液,剩下的80%会在小肠中被吸收。然后,酒精会被送到肝脏进行代谢。
在肝脏中,酒精被一种名为酒精脱氢酶(ADH)的酶转化为乙醛,然后再被另一种名为乙醛脱氢酶(ALDH)的酶转化为醋酸,最后被体内的其他酶进一步代谢,最终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并排出体外。
但问题就出在乙醛这个环节。乙醛是一种高度活性的化学物质,会对人体产生很大的伤害。比如,它可以与DNA分子发生反应,形成所谓的“DNA-乙醛加合物”,这些加合物会引起DNA的突变,从而增加癌症的风险。
第二,酒精会破坏我们肠道的屏障功能,让更多的有害物质进入血液。
同时,酒精还会影响我们的免疫系统,降低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第三,酒精可改变基因表达和激素水平。
长期饮酒可改变某些癌症相关基因的表达,比如p53基因,这个基因在防止癌症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酒精还能够影响体内的激素平衡,尤其是性激素,如雌激素,这可能导致乳腺癌和其他类型的癌症。
第四,酒精会增加体内氧化应激。
酒精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这些自由基会导致体内的氧化应激增加。氧化应激可以引发DNA损伤,细胞膜脂质过氧化,蛋白质功能失常等一系列问题,都有可能引发癌变。
第五,酒精可能影响人体的营养状态。
酒精在肠道内能够阻止某些营养元素的吸收,如维生素B1、B2、B3、B6、B12和叶酸等。
这些元素对DNA的复制和修复都有着重要作用,缺乏这些元素可能会增加癌症的风险。
第六、有些癌症和酒精种类有关。
以口咽癌为例,与红酒和啤酒相比,烈酒的口咽癌风险更高。
酒精含量越高的饮料,对口腔、咽喉和食管的刺激性越强,可能导致这些部位的细胞变异,进而引发癌症。
第七,酒精与其他致癌因素的相互作用。
吸烟和饮酒是口咽癌和食管癌的两大危险因素,而且他们的危险性具有累加效应。这意味着,吸烟者如果同时饮酒,患这些癌症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第八,酒精会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
如果是长期少量饮酒,同样可以导致肝脏脂肪堆积,进一步发展为酒精性肝炎和肝硬化,这些都是肝癌的重要风险因素。
以上这些,就是为什么即使“少量饮酒”也可能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的原因。
再次回到《柳叶刀》的这项研究的结果,大约14%的患者是由于少量饮酒(<20克每天)致癌。
二、那么,中国有那么多的好酒,其中的有益成分我们就要因此而视而不见吗?的确,许多人认为适量饮酒对健康有益,其中包括一些红酒等酒精饮料中所含的抗氧化剂等成分,如酚类化合物,其中的代表是白藜芦醇,被认为有心脏保护作用。
同时,一些研究也指出适量饮酒可能有助于心血管健康,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即"好的"胆固醇)水平,降低患冠心病的风险。
然而,重要的是我们要明白,这些研究中的“适量饮酒”对不同人而言的量是很难把握的,稍不留神就会喝多。比如孕妇、有癌症家族史的人、有慢性疾病如肝病和胃病的人来说,也是应该避免的。
并且所谓的“有益成分”,想要达到实验室得出的结论,往往都是浓度非常大的情况下才获得的,也就是说,假如换成喝酒,你可能要喝几十瓶才能获得那么微弱的一点益处,实在是得不偿失。
再者,多数酒精饮料中的健康益处,可以通过其他食物和生活方式得到,比如食用蔬果、坚持锻炼等。而酒精,尤其是长期大量饮酒,其带来的健康风险,可能远超过其可能的益处。
所以,对于酒精,尤其是酒类产品,我们应该持谨慎态度。
记住,无论什么酒,酒精总是有潜在的危害。
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或者不饮,而且,每个人的适量程度可能会因为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所以,健康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仍然是我们应该优先考虑的。
你像表达个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