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支架术后大多数患者对于心脏相关的不适症状都有着很高的敏感度,胸痛了、憋气了、心脏跳动不规律...但是在关心心脏症状的同时,很多人却不知道在支架术后还有一种疾病会不请自来,让康复大打折扣、甚至复发——它就是焦虑、抑郁。
据统计,焦虑抑郁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发生率极高,甚至可达60%[1],而且焦虑抑郁状态和重症抑郁状态都会增加冠心病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多项权威研究有话说有研究指出,情绪障碍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而抑郁是影响冠心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焦虑是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另一个心理因素,可单独发生也可与抑郁同时发生。
据国外心血管病报告显示,心肌梗死后,26%~60%患者合并焦虑,在行介入治疗术后第一周,焦虑症的患病率为25%~37%,抑郁症的患病率高达67%,其中老年人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症患病率为60.7%[2-3]。
我国也曾有调查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6.13%存在焦虑情绪,49.40%存在抑郁,28.57%同时出现焦虑抑郁[4]。
焦虑、抑郁为何成为支架术后不请自来的并发症支架术后之所以出现如此高比例的焦虑、抑郁不良事件发生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找找原因:
生物因素
有过心绞痛、心肌梗死经历患者,对于曾经发生过的事件往往刻苦铭心,剧烈的胸痛、濒死感、无法呼吸等带来的不仅仅是单纯的身体事件,更是心理创伤。同时手术中对于血管的刺激及术后外周血管的并发症和其它不良反应,同样会让患者苦不堪言。
心理因素
由于很多患者对疾病、医生、支架、手术过程等缺乏了解,这就导致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出现各种各样的忧虑,如怀疑手术医生水平、担心手术风险及并发症、担心植入的支架会不会移位脱落、害怕猝死、忧虑后续治疗费用等。
社会环境因素
网络上存在很多对支架不科学解释;社会上对支架治疗的效果不了解,使患者受到歧视;长期服药带来的心理负担;家人及亲属的过分关心给日常生活带来的压力等均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
医生因素
术前医生告知不充分,术后安抚不够,术后对于一些检查结果解读不准确,也会让患者产生各种忧虑。另外,很多医生对疾病的关注过多而忽略了对人的关注。
焦虑、抑郁不仅仅是精神折磨焦虑、抑郁一般会有紧张、害怕、不安、对生活缺乏信心、恐惧等精神心理方面不适,然而焦虑、抑郁可不仅仅只是精神上的折磨,持续的负面情绪可扰乱人体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继而会导致与之相关的身心障碍和身心疾病。
在早期可能会出现紧张性血压升高、紧张性头痛、厌食、性冷淡、失眠症、情绪性体虚、免疫功能下降等,这种障碍是可逆的,且没有器质性的损害,这时积极治疗恢复一般较好。
然而强烈而持久的焦虑、抑郁等不适,可能会导致多种器质性改变的躯体疾病,可涉及多个系统,如心血管系统: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
消化系统:胃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等;
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神经性咳嗽等;
神经肌肉系统:偏头痛、痉挛性斜颈等;
以及慢性疼痛、荨麻疹、湿疹、阳痿、痛经等不适。
有研究表明:抑郁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增加40%,死亡危险增加60%,有重度抑郁的人群死于冠心病的危险是无抑郁人群的3.9倍[5]。
支架术后如何不被焦虑缠上支架术后心理问题多采用“防治结合、防大于治”的治疗理念,还应注重个体化方式,重视心理治疗及社会支持等综合干预措施,必要时药物治疗。可以尝试以下方法让自己走出焦虑:
1、 消除恐惧。术前术后要加强自己对疾病的认识,消除因不了解或误解导致的焦虑问题。对于术后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及躯体不适,及时采取措施。
2、 起居如常。尽量按时吃饭,规律起居,保证充足睡眠。每天安排一段时间的低强度运动,如太极拳、散步等,适度的有氧运动可明显缓解介入术后的焦虑症状,减轻疾病恢复过程中的不适,有利于恢复心理健康并积极融入社会。
3、 建立兴趣。有计划地做一些能够使自己获得快乐和自信的活动,如打扫房间、练习书法、听音乐、逛街等,也可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技能。
4、 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利血平、可的松、口服避孕药等可引起抑郁症,应尽量避免使用。另外多吃富含维生素b和Ω-3等微量元素的食材,并配上全谷物碳水化合物化合物,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吃糖份较高和生产加工的食品会加剧焦虑症状。
5、 朋友是良医。经常和朋友保持交往的人,其精神状态远比孤僻独处的人好得多,尤其在境况不佳时,“朋友是良医”。养成和朋友经常保持接触的习惯,这样可以避免和抑制孤独感,减轻抑郁症状。
6、 必要的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经上述方法仍无有效缓解或症状严重者,可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和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1]Effect of Exercise, Escitalopram, or Placebo on Anxiety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he Understanding the Benefits of Exercise and Escitalopram in Anxious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UNWIND)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Psychiatry.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18, 2021. doi:10.1001/jamapsychiatry.2021.2236
[2]Trotter R, Gallagher R, Donoghue J. Anxiet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J]. Heart Lung, 2011, 40(3): 185-192.
[3] Furuya RK, Costa Ede C, Coelho M, et 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mong men and women who underwent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 Rev Esc Enferm USP,2013, 47(6): 1333-1337.
[4]傅燕飞, 马敏.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现状调查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 2013, 000(024):2227-2229.
[5]王丽. 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疾病[J]. 中国医药指南, 2008, 6(016):522-523. [3]王丽. 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疾病[J]. 中国医药指南, 2008, 6(016):522-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