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多久查一次心血管,能预防风险?

涵阳说健康 2024-09-14 03:31:18

心血管疾病,不仅会危害全身多个器官,还是全球最主要的死因。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坚持“年检”,防止心脑病变。然而,一项研究发现,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人群,各有最佳筛查间隔。

不同风险人群,各有最佳筛查间隔

对心血管疾病低风险人群来说,频繁筛查不仅增加医疗资源消耗,还可能给个人带来心理、身体和经济上的负担;对较高风险人群来说,过长的筛查间隔可能导致错过早期干预机会。近期开展的新研究显示,我国30~79岁成年人中:

1.低风险人群:每6年进行一次心血管风险评估;

2.中低风险人群:每3年进行一次心血管风险评估;

3.中高风险人群:每2年全面检查一次。

本次新研究纳入28624名参与者数据,以上3类风险人群的划分依据是,10年心血管事件风险分别低于5%、5%~7.4%和7.5%~9.9%。结果还显示,估计在10年内,新筛查策略可预防约11.3万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事件发生。

新筛查策略的科学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低风险人群进展到高风险状态的概率较低。

2.研究发现,低风险人群平均需要10.5年才会进展到下一个风险类别,而中风险人群需要5.3年。

3.对风险较低人群延长筛查间隔,可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检查,将更多资源集中在高风险人群管理上。

4.研究估算,采取新筛查策略可在10年内为我国节省医疗费约82亿元。

3类风险人群,分别查什么?

低风险人群通常是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较少的个体,一般年龄偏低,血压、血脂正常且无糖尿病,没有吸烟习惯等。中低风险人群可能有少量的心血管风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血脂轻度升高、处于糖尿病前期等。中高风险人群则存在多个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比如高血压、血脂明显升高、糖尿病、长期吸烟等。

基于上述研究,不同心血管疾病风险人群可采取以下筛查项目。

1.低风险人群

推荐筛查项目包括血压、血脂、空腹血糖、以及心电图等。

建议平时通过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预防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比如采取健康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戒烟限酒等措施。

2.中低风险人群

除了上述低风险人群的基础评估项目外,中低风险人群还可视情况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脉搏波传导速度和踝肱指数等。

平时建议积极控制已知危险因素,除生活方式干预外,必要时遵医嘱开展药物干预。

3.中高风险人群

在上述中低风险人群评估项目的基础上,建议这类人群视情况增加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钙化积分、颈动脉超声等影像学检查。

防控重点是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及时通过药物强化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并在医生指导下适时启动抗血小板治疗,以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

如何预防心血管病发生?

1.防止栓塞

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寒冷时容易收缩、痉挛,发生供血不足,并可能导致栓塞,因此,注意保暖十分重要。

2.控制血压和血脂

一是血压控制。只有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才能在源头预防心血管疾病。二是血脂控制。如果血脂过多,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小斑块,也就是动脉粥样硬化,会引发各种心血管疾病。

3.控制血糖

做好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糖管理,需要解决时机问题、药物问题,做到综合管理,预防低血糖发生。

4.营养均衡

要想保护好身体的健康就要学会科学饮食,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要保持相对比例,防止饮食过食过量、暴饮暴食。以清淡饮食为基础,忌油腻,可多进食一些蔬菜、低脂、高纤维素食物。

5.适度运动

合理运动首先需要做一些提升心肺耐力的训练,有氧训练(如跑步,游泳)与无氧训练相结合。其次,适当地增加力量练习,规律的力量练习可以改善血脂、血糖,减少高血压发生风险,最重要的是切忌盲目运动,要讲究循序渐进。

6.戒烟限酒

烟中的尼古丁能使血液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升高,易损害血管内膜。酒也同样具有相似的有影响性,因此戒烟限酒也是必不可少的。

(图文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24

涵阳说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