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教学是为了创造优质的课堂,通过核心问题、表现性任务设计,能引领学生实现学习进阶,精准指向核心素养发展。单元教学应该围绕学生的“学习”开展。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拆解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整体学习设计路径,提供设计框架及细化模型,并展示如何在单元学习设计的三个阶段中,打造教学评一体化的闭环。
本文共4594字,仔细阅读10分钟
编辑/肖梅香 统筹/孙习涵
阅读本文,你将收获以下内容:
※ 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整体学习有何设计路径?
※ 单元学习设计的三个阶段中,如何打造教学评一体化闭环?
单元是指基于一定的学科目标或经验主题的学习单位,它既可以是教材中的自然章或单元,也可以是围绕学科大概念重构的学习内容。
大概念具有高度的概括性,需要借助大量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不断强化理解。因此,传统的一课一得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需要采用相对时间比较长、整合度更高的单元学习模式。
“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整体学习设计基本框架”如下图所示:
下面以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分析并拆解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整体学习如何推进。
多角度分析课程,提炼大概念1.从课程标准的角度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学生提出要求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个方面。
就第四学段(7-9年级)本案例单元的学习来说,要达到的要求如下: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通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 内容具体充实。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从教材编写双线组元的角度分析
本单元主要写凡人小事,教读课文有《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卖油翁》,自读课文是《台阶》,另有“写作:抓住细节”“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等内容。
文章体裁包括散文和小说。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凡人光辉。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这些人物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在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让学生领悟到普通人也一样可以活得精彩,抵达某种人生的境界。语文要素是抓住细节。
本单元学习应注重熟读精思,注意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还要从开头、结尾、文中反复及特别之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需关注细节描写,发现关键语句,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特点,使学生具有质疑探究能力。
同时,要注意区分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的区别,教读课文侧重让学生学习一些方法,自读课文侧重学习方法的运用。
3.从课程资源的角度分析
教师教学用书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本单元四篇文本的细节描写精妙,语言特色鲜明:
《阿长与〈山海经〉》笔调温情,轻松、活泼的记叙描写中不乏调侃,“大词小用”,寓意深刻。
《老王》语言平实质朴,明白如话却又从细微处见深意。
《台阶》语言细腻而富有节奏感,虽是叙事写人的小说,语言却像抒情写意的散文。
《卖油翁》语言简洁含蓄,风格平易闲适。
从作者的视角看,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杨绛先生所写的与《老王》一文相关的其他文字都是教师备课的课程资源,可藉此了解作者的语言风格和写作特色。
4.从学生学情的角度分析
从阅读方面说,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与技巧,特别是对于现代文,初步读懂文义并不难。《卖油翁》这篇文言文,教师应指导学生借助注释与工具书读懂课文。
在写作方面,学生在七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记事、写人要抓住特点、思路清晰、突出重点、体现人物精神等。本单元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化。
鲁迅先生的文章,学生们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其中的“吃福橘” “说 ‘长毛’”,以及阿长那些“麻烦的礼节”都是学生不宜读懂的地方,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阿长的身份特征,读出荒诞可笑背后的苦难与希冀。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自己阅读理解不到的内容才是教师重点要教的部分。
以《卖油翁》为例,学生能够理解文本中蕴含的“熟能生巧” “戒骄”之类的道理,但是, 欧阳修真正的写作意图还需要细细揣摩。要引导学生质疑,如作者“酌油之技”与神射手的“百步穿杨之艺”真的能够等量齐观吗?
一个单元中可以教授的知识很多,选择适宜的学习内容非常重要。根据以上分析,梳理归纳出的本单元学科大概念为:关键词句及其中的细节描写蕴含着深层意蕴,可以有效刻画人物(凡人光辉)。以此统领整个单元的教学设计。
确定学习内容优先次序,递进式设计单元课型1.厘清单元学习内容的优先次序
如前文所述,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整体学习设计的一般路径是:课程分析一确定大概念一规划教学过程一嵌入式评价引领。
具体来说,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进行课程分析,就是要研读课程标准、教材、相关课程资源和学情。
其次,确定单元的学科大概念,分析教学重难点,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确定学习内容。基于此,匹配课型。
再次,规划教学过程,厘定学习目标,设计核心问题和表现性任务。而嵌入式评价渗透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各个环节,比如在了解学情阶段,可以通过预评估,获知学生的基础与现有水平。(此环节体现教学评一体化闭环,详见本文第三部分)。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和评价量规,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保障。
本案例单元“学科大概念与学习目标、 内容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入手,串联起了整个单元学习内容。
教师还可以借用三椭圆图尝试分析并明确“单元学习内容的优先次序”,如下图所示:
2.做好基本课型设计
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整体学习,要改变原有的单篇教学下的一课一得的方式,对课型进行改进与提升。
根据实际需求,把本案例单元的课型设计为基础过关课、精读导引课、 自读学习课、读写结合课、拓展提升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
基础过关课的基本作用是解决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问题。比如,就语文学科而言,就是在这样的课上,让学生熟悉课文,认读理解生字词。
精读导引课的主要作用在于学习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习一定的方法与技能。
就本单元而言,根据提炼的大概念“关键词句及细节描写蕴含着深刻意蕴”,在精读课上,要让学生学习什么是“关键词句”,体会细节描写,学会判断和寻找关键词句的方法,在练习中体验如何去寻找关键词句及细节描写背后的深刻意蕴。这里,可为学生设计学习支架,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与路径。
自读学习课,就是让学生把在精读课上学习到的方法与路径在自读课文中去应用。这里,可以从课外阅读材料中选取相同类型的优质篇目结合着学习。这样的课型也可以称为“1+X”课型。
读写结合课,就是让学生将在阅读教学中学习到的方法迁移应用到写作教学中,进行充分的体验与应用。
拓展提升课,就是在前期课型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内容拓宽、拓深,特别给有不同发展需求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
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对整本书阅读给予指导与帮助。整体书阅读是部编语文教材的重要内容。
虽然不同的课型具有不同的作用,但是所有的课型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一以贯之地指向目标的达成。而且,课型的设计是环环相扣的,前一课型是后一课型的基础与铺垫,后一课型是前一课型的拓展与延伸。这样才体现出单元的整体性、完整性、连贯性。
课型设计不是固定不变的模式,可以根据单元教学的要求灵活自如地进行设计。
学习设计三步走,打造教学评一体化闭环依据国家政策文件、课程标准、教材、学情、课程资源等,参考由威金斯(Grant Wiggins)与麦克泰格(Jay McTighe)提供的应用逆向教学设计的课程方案,下表所展示的“单元整体学习三步骤模板”具体地解释了三个阶段的内涵。
1.学习目标设计
本案例单元是以写人记事为主的叙事性文体,根据教师教学用书要求,设计如下单元学习目标:
A.了解不同叙事文体的基本特征,学会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学习把握文章结构层次的能力。
B.关注细节描写,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特点,体会凡人身上闪光的品格。
C.结合文体特点和作者的叙事风格,有感情地诵读,理解作者情感态度及文本深层意蕴。
D.练习“抓住细节”的写作方法。
2.核心问题设计
核心问题不能仅仅是提问一两次,必须卓有成效地贯穿于整个单元的过程加以使用。
对于单元内容,可围绕与大概念相关联的两个核心问题展开设计:
A.(人文主题问题)小人物身上有着怎样的人性光辉?
B.(语文要素问题) 如何寻找关键词句(细节描写)? 如何理解关键词句蕴含的深层意蕴?
认真阅读本单元课文,包括单元导读、课前提示语、课后思考探究、积累拓展、阅读提示、写作要求、名著导读等内容。“寻找关键词句的主要方法”和“品味关键词句(细节描写)蕴含的深层意蕴的主要方法”如以下两表所示:
在整个初中教学中都可以反复使用并持续优化这两个学习支架。让学生以此为学习支架反复学习,持续理解本单元的大概念:关键词句及其中的细节描写蕴含着深层意蕴,可以有效刻画人物。在每一个课时学习中反复体会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
3.表现性任务设计
设计本单元人文主题任务——“最美小人物”评选活动。
要求:在七年级级部开展“最美小人物”评选活动。每位同学推荐身边的一位小人物。撰写具有说服力的推荐词,说明小人物身上具有什么样的人性光辉。每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参加班级评选,每班推荐五位同学参加级部评选,评出十名“最美小人物”并颁奖。
本单元语文要素任务——归纳梳理寻找关键词句的方法;理解关键词句及细节描写蕴含的深刻意蕴;学习用关键词句及细节描写揭示深刻意蕴的写作方法。
4.嵌入式评价设计
应根据学情研发评价量规,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比如在本单元写作环节中设计“细节描写检查评价量规”,如下表所示:
最后,总结提炼“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整体学习设计模型”,主要设计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单元名称:应简洁明了,如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课时安排:注明学习时间是多少课时,如 10课时。
单元目标:呈现学习结果,3~5条,可测量、可操作、可评价;明确期望学生掌握哪些大概念,整合三维目标,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相互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
学习过程:大情境、大概念、大问题、大任务(表现性任务)统领各课时学习内容和活动,分解为课时目标、子问题、子任务;提供资源支持与学习支架;对于预习,要定内容、定时间;让学生经历真实的自主、合作、探究过程,用高阶任务驱动低阶学习。
嵌入式评价:体现教学评一致;可根据学情实施多元评价、多主体评价。
作业:巩固练习与拓展提升。可设计长期作业。
学习反思:对照素养目标,设计学后反思的方法与路径, 引导学生反思学习策略与效果,查缺补漏。
本文素材来源:山东省济南市莱芜陈毅中学课题研究团队,由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徐洁指导。
作者 | 徐洁
编辑 | 肖梅香
统筹 | 孙习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