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司马光主持编修的《资治通鉴》正式成书,此书上起东周,下至五代,司马光组织史官编撰前后历时19年
一,南阳隆中的由来 我国第一部地理词典:“《尔雅·释山》曰:小山,岌;大山,峘;属者,峄;独者,蜀;上正,章;宛中,隆。
公元227年,诸葛亮北伐前夕,上书皇帝刘禅,就是今天我们今天看到的《出师表》,书中写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
开学季,孔明路第一中学正式投入使用,开始招收学生,漂亮的校舍,完善的配套设施,雄厚的师资力量,吸引了众多学生家长的目光
公元228年,诸葛亮写下《后出师表》,向后主刘禅表达了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 同年又给儿子诸葛乔写下了一篇
襄阳“号曰隆中”的乱象,随着南北朝的结束也销声匿迹,隋唐时期国家重新进入大一统时代,南阳隆中卧龙岗诸葛亮躬耕地的地位再
襄阳“古隆中”产生的根源就是习凿齿的“亮家于南阳邓县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习凿齿字彦威,东晋襄阳人,身有残疾,三十
中医祖庭,经方宗师,南阳医圣祠医圣祠诸葛亮躬耕地,南阳隆中卧龙岗隆中卧龙岗南阳诸葛庐,刘备三顾茅庐处南阳诸葛庐张衡墓视频
南阳市卧龙区卧龙街道的黄龙庙社区,位于南阳城南的白河边。这里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的居住地,黄承彦为江夏东汉黄香之后,年少时
有时候还在你懵懂的年纪,已经有人编织谎言骗了你。比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就是今天的襄阳,你一定深信不疑吧? 古代
三国人物中,诸葛亮的形象最深入人心,随着三国演义的神话宣传,更是受到国人追捧,发展到现在,全国有三十多处纪念诸葛武侯的祠
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襄王庶长子朱见淑的爱妃杜氏,不知道得的什么病,20多岁年纪轻轻就死了。 这在
南阳卧龙岗古称隆中,那么,卧龙岗之名来源于何时呢?我们看一下历史记载:1,《武侯公五丈原八月朔日寄子「瞻」书》,信中写
近段时间,对于诸葛亮躬耕于何地,南阳、襄阳两地网友的争论,呈现白热化程度。“三顾茅庐”这个说法也被襄阳质疑。 襄阳网友
诸葛亮为什么迁居南阳隆中卧龙岗?有道是“草不秀瘠土,巨鱼不生小水”,“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
谭教授,一世英名毁于“古隆中” 在襄阳“古隆中”景区武侯祠前,有一块石碑,上面刻到: “诸葛亮躬耕于南阳郡邓县之隆中 在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17岁的诸葛亮迁居南阳隆中卧龙岗,在南阳城西郊搭建草庐、躬耕陇亩。197年夏,曹操讨伐流寇张绣,
三顾堂贤人隐幽岩,帝子再三寻。野处终身志,雄谈济世心。路回山隐隐,树锁昼阴阴,千载称鱼水,高风冠古今。 “三顾堂”位于南
在争论诸葛亮躬耕地这件事上,襄阳网友总会提起司马徽,称司马徽在刘表的“学业堂”授课,庞统、诸葛亮等都是他的学生。 事实
上世纪八十年代,襄阳开始“古隆中”风景区的建设,距今已近四十多,期间与“南阳隆中卧龙岗”之间关于“诸葛亮躬耕地”的争执
签名:感谢大家的关注